刘永福幼时随父母迁至广西上思。年少时曾为雇工。咸丰七年(1857年)参加天地会起义。同治三年(1864年)率二百余人加入吴亚忠部。1866年,以七星黑旗为队旗,创建黑旗军。同治六年(1867年)入越南,进据保胜,扩充队伍。同治十二年(1873年)应越南国王邀请率黑旗军抗法,击毙法军头目安邺,因功被越王封为兴化保胜防御使。光绪九年(1883年)再次援越抗法,在河内城西击毙法军统帅李维业,越南国王授其英勇将军、加授武毅将军,加赏一等义良男爵,特旨补授三宣提督。中法战争爆发后,受清朝政府收编,以记名提督在中越边境抗战,率军连创法军,与滇军共创临洮大捷,收复广威,冯子材部亦同时取得镇南关大捷,扭转战局。中法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唯一没有以割地赔款而结束之战。战后被调回国,授建武将军、加授建威将军、特授广东南澳镇总兵。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期间,刘永福奉命帮办台湾军务,驻台南。次年(1895年)在反割台战斗中,被推举为全台抗日首领,在彰化、嘉义等地抗击日军,九月因粮尽援绝,弃军内渡厦门。后曾任广东碣石镇总兵。辛亥革命爆发后,曾应胡汉民之请任广东民团总长,不久便辞职回乡。民国六年(1917年)1月9日,刘永福去世于钦州,享年80岁。
刘永福因抗法援越和抗日保台的功绩受到推崇赞誉,被誉为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民族英雄。
刘永福故居名“三宣堂”,位于钦州市板桂街10号(古称下南关)。故居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占地面积22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多平方米,大小楼房119间,属于典型的清代中后期南方庭院建筑,是钦州市现存最宏伟、最完整的清代建筑群。中间主座,坐北朝南,为三进式结构,高14米。主座东、西、北三面有厢房围绕,各厢房互通,围墙四角修建有炮楼。主座、厢房和炮楼墙上都密布枪眼,东、西、北厢房还有夹墙暗道,主座前是一个宽阔的广场,主座、厢房与炮楼的枪眼遥相呼应,构成一个严密的防御体系。除主座外,有头门、二门、仓库、书房、客厅、佣人房、马房等一批附属建筑以及戏台、花园、菜园、鱼塘、晒场等设施。头门东临钦江,有醒目的“三宣堂”大字横匾。刘永福当年援越抗法有功,被越王封为“三宣提督”,主管越南宣光、兴化、山西三省军事。“三宣堂”的命名是为了纪念这段光荣历史。门两边的对联是:“枝栖古越,派衍彭城”。进头门,经过30多米的龙眼香樟过道,便是一座两层楼房的二门。门顶悬挂着“建威第”的金字大匾,配以“恩承北阙、春满南天”的对联。二门内是开阔的广场。广场南面是一个巨大的照壁,上书“星郎朗日”,字体圆润洒脱。故居规模雄伟,布局严谨,装饰精巧,富丽堂皇。这座精心设计,能战能守、可退可藏的城堡式官邸,是研究刘永福历史处境和军事思想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