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16军改”进程里,原本武警的八大警种部队经历了大刀阔斧式的改革。众多警种部队,有的转入行政编,有的转入人民警卫编,亦或是并入其他警种部队。尤其是隶属于公安部管辖的三大武警现役部队——武警消防、武警边防、武警警卫,全部做出了退出现役安排,转入了政府部门。
其中,武警边防和武警警卫部队,都转入了人民警卫编制,最晚脱下现役的武警警服,换上了政府性质的人民警卫警服,于2019年元旦当天正式完成转制。

相比武警边防和武警警卫,武警消防部队则属于最早完成转编的,于2018年10月9日正式移交给新成立的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转为行政编,标志着我国17万武警消防部队彻底告别了武警序列,35年的武警消防部队服役史正式告终,53年的消防部队现役服役史正式告终。
既然武警消防部队全部都退出了现役,作为武警消防部队最后一任主管——公安部消防局局长于建华将军是不是也跟着退役,并转入应急管理部担任消防救援局第一任局长呢?
事实并非如此,消防救援局首任局长的人选没有让于建华担任,而是由最后一任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稷色担任的。
那么我国对于建华将军又是怎么安置的呢?
只能说,于建华将军比较幸运,继续留在了武警部队,没有脱下武警警服。

1960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的于建华,毕业于号称“共和国警官摇篮”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后长期在消防战线工作,一步步从基层的消防警官,成长为执掌一方消防部队的高级将领,曾担任过浙江省公安消防总队的副总队长。
在他45岁的时候,于建华第一次当上省级武警消防总队的一把手,来到河南省消防总队,全权主导工作。
相比省级武警内卫总队基本都是副军级,少部分是正军级,省级的武警消防总队级别略微低一点,属于正师级单位。
而且,不像省级武警内卫总队的军事主管都由总队长改称司令员,省级武警消防总队的军事主管仍旧称呼为总队长,基于正师级的编制,于建华在担任河南省消防总队总队长时就佩戴大校武警肩章。
彼时,于建华除了担任河南省武警消防总队总队长之外,还有一个职务那就是河南省公安厅党委委员,位居河南省公安厅厅长之下。

于建华明明是武警大校总队长,之所以还隶属于河南省公安厅厅长管辖,根本原因就是消防部队属于公安部指挥的事实;毕竟武警消防部队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公安部下辖的消防局,那么省级消防总队自然要隶属于所在省级公安厅调配。
在担任了4年的河南省消防总队总队长之后,于建华正式迈入了军级行列,升任为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于2010年7月被时任国务院委员兼公安部部长孟建柱授予武警少将警衔,时年50岁。
成为武警将领,坐在武警消防部队副主管的位置上,就意味着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期间,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时,就是于建华副局长亲自带领消防局工作组奔赴灾区指导云南消防部队抗震救援。
当时公安部消防局立即启动地震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给云南消防总队拨付500万用于救灾,于建华协调消防局调拨救援服、多功能铁锨等各类物资3600件空运到灾区。
可以说,于建华确实具有丰富的军事组织能力,以及跨部队之间的协调能力。
难怪在2014年10月陈伟明少将还没达到正军级最高服役年限而卸任消防局局长后,于建华少将就立即由副转正,成为新一任局长,这是组织对于建华将军的信任和能力的肯定。

只是令于建华没想到的是,他所接任的公安部消防局局长竟然是消防局历史上最后一任局长,在消防局主管的岗位上任职了仅仅3年的时间,就遇到了“16军改”,消防局面临撤编、消防部队面临退出现役转制。
本以为消防局局长也会随之转变为行政编,可于建华悻悻留在了武警部队,从隶属于公安部消防局的武警将领,来到了武警总部任职,于2017年12月升任为副战区级的武警部队副司令员。
于建华将军是公安部领导三大现役武警警种部队中,唯一一个没有转制或退役的主管,而武警边防部队的一把手陈伟明少将,在改革后转任副部级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书记;武警警卫部队的一把手张智民少将,则是达到了最高服役年限退役了,都没能晋升到副战区级。
当武警副司令员2年后,于建华将军与武警部队纪委书记王小鸣、武警部队参谋长申家骜一同晋升为武警中将警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