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时期的张永和
——纪念张永和诞辰120周年
——作者 王元辅
2022年5月7日是革命老人张永和(张致中)诞辰120周年,老人已经离开我们足足有30年了。岁月更迭,日月如梭,张永和这个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对现在的很多人来说,却已经非常的陌生,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他是谁了。
可是,翻开党的革命斗争历史画卷,就可以知道,几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重要历史篇章里,都能看到他的身影,都能寻找他传奇的革命经历。
青年时代,张永和在北京亲历了五四运动,后来是为云南建党打下思想和组织基础的云南旅外学生革命组织上海“新云南社”的负责人和“新滇社”上海分部的负责人。大革命时期,张永和于1924年在南洋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加入共青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交大最早的中共党员,第一任中共交大党支部书记。1925年,先后当选上海学联执行委员会议主席和全国学联执行委员会议主席,在中共中央和共青团中央领导下,参与组织领导五卅运动。
1925年6月全国学联第七届大会执委合影,后排右3为全国学联会长沙千里,右2为执行委员会议主席张永和
五卅运动后期,受全国学联和上海学联派遣,利用暑假回云南宣传五卅运动,分别发展了李国柱、陈祖武、严英武、吴澄等四人成为在云南境内加入共青团的第一批团员,并将他们的组织关系带到上海上报团中央,创建了云南共青团组织,随后又于1926年1月介绍李国柱转为共产党员,使其成为在云南境内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员,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在云南的创建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回上海后,先后担任中共上海法南区、浦东区、浦西区、浦中区部委书记。1927年,张永和在周恩来、罗亦农直接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上海产业工人最集中的浦东区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工人武装纠察队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1927年9月张永和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1928年初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1928年底,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派张永和回故乡云南省委工作,曾任中共云南临时省委书记、常委,云南迤南特区委书记等职。在此期间,经与省委常委王德三、吴澄共同研究决定,还到张冲任师长的滇军101师,任张冲秘书,秘密开展对滇军的统战工作。1930年因叛徒出卖,云南地下省委遭破坏,省委书记王德三等先后遭逮捕,5月初张永和亦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后经张冲全力营救于1932年获释出狱。1937年,应滇军184师张冲师长的邀请并经党组织同意,到滇军184师任政治部主任,1938年开赴山东、湖北抗日前线。
任滇军184师政治部主任的地下党员张永和
滇军离滇前,张永和通过地下党员郑易里了解到地下党员陶济中在武汉读书、生活三联书店任经理,与党组织有联系。在滇军抵达武汉附近的德安时,张永和便先去汉口通过陶济中与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的罗炳辉将军取得了联系,安排张冲与叶剑英、罗炳辉见面,并要求派进步青年到184师工作。后来经周恩来、曾必武同意先后派了一些党员到184师工作,建立了184师地下党支部。1939年张冲因滇军内敌特向蒋介石密报他私通共产党而被撤职,地下党支部成员被驱逐离散,张永和也无法继续留在184师工作而回云南。1940年后经张冲推荐,先后担任泸西县教育科长、省立泸西师范学校校长, 1948年,在泸西参加中共领导的云南游击队武装战斗。泸西解放后,任泸西县临时人民政府县长和弥泸地区专员公署副专员。
从以上这个简单的介绍可以看出,张永和参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全过程,而且在云南共青团组织的建立和党组织的创建,大革命运动中上海的学生运动、工人运动中,抗日战争中期对滇军的统战工作,解放战争中期云南人民武装战斗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真的是一位值得后人,特别是共产党员们缅怀和纪念的人。
我第一次见到张永和(即张致中)这位革命老人是1983年2月。当时,我刚从中央民族学院毕业,到中共云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工作不久。那时,我对党史工作其实没多少认识,上大学时我学的是民族史,4年里还下了点功夫,并有几篇略有影响的文章发表,洋洋得意中就打定主意一辈子献身民族史研究事业了。可事不由人,我被专程到北京把我要回云南从事民族史、民族学工作的单位以白族干部过多为由写在空文上,让我在昆明街头流浪了近一个月。眼看着自己立下的大志即将成为泡影,革命老前辈朱家璧从他的老战友张子斋那里得知消息后,马上就把我要到了刚成立的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于是开始了我的党史工作历程。
仔细想来,从大学门出来到党史部门工作,纹丝不动,伏案数十年,其中艰辛,心曲难书。要说实话,感恩于老领导朱家璧等而坚守清贫的党史工作岗位,应该是一半的原因。但这个原因也不是我一辈子就做党史工作的精神支柱,与我同期进入单位的大学生先后都走了,到最后就只剩下我一人。当然,我也有过几次机会可以离开,甚至于还是北京中央机关和省里条件都很不错的单位。但我终究都没有去,原因是我真的爱上了这份工作。
我之所以爱上这份工作,与张永和老人的交往大有关系。
1983年2月,全省召开第一次党史资料征集工作会议期间,领导安排我陪前来指导会议的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副主任谢筱迺去看望张永和老人。记得这是一个天已经黑了的夜晚,在翠湖北路附近一个古老的昆明小院里,昏暗的灯光下,我们依次扶着栏杆,爬上一道非常陡峭的木楼梯,在二楼一间非常拥挤的小屋里,见到了张永和老人,一身褪色了的中山装,挺直的腰,写满沧桑田园文字却依然红润的脸。在助听器的帮助下,张永和用一口非常浓重的云南口音和谢筱迺交谈。谢筱迺对他说:“我来昆明前,陆定一同志一定要我一定要代表他来看望您老人家,让我代表他向您问好,希望您保重身体,祝您健康长寿。”听谢筱迺这么一说,我顿感一惊:“文革”时批判“彭、罗、陆、杨”,陆定一这个名字,几乎尽人皆知。陆定一同志是曾经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我早如雷贯耳。可眼前的这位老人,这位在昆明街头随处都能见到的普通老人,和陆定一到底有什么关系,干嘛要让一位中央高级干部专程拜访他呢?当时我并不清楚。只记得离开张永和家返回宾馆的途中,谢筱迺说,张永和是对革命有重要贡献的老战友,现在还居住在这样简陋的房子里,不应该啊,我要向省委领导反映。过了一段时期,据张老告诉我,上级很关心他,已给他在青年路新分了一套住房。
后来,领导安排我多次采访张老,录音、记录、整理他的回忆资料。我才知道,我面前这位慈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