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时期的军事舞台上,有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将领——王缵绪。他字庄舟,人称“王老庄”,1883年9月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作为陆军上将,他可是川军中资历最老的将领之一,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缵绪的军事生涯起始于1903年7月,当时他考入四川武备学堂。经过一年的学习后顺利毕业,被分配到县里招募壮丁(担任班长)学生,随后立即充任队官,从事壮丁的训练工作。之后,他前往日本学习。回国后,在川军协调总部任主任参谋,随部进驻拉萨。
1908年秋,王缵绪调回刚开办的四川陆军军官速成学堂任副官,为聘请来校充任科长的日本军官做翻译。
辛亥革命之后,王缵绪经四川都督胡景伊保荐,任川军第二镇上校标统,后升为该镇模范少将军标统。他一直与北洋军阀相勾结,经常充任川军的代表去北京,与北洋政府联系。
1913年,熊克武被孙中山委派为蜀军总司令,率部回川,占据重庆,受任重庆镇守使,通电反对袁世凯。王缵绪即自告奋勇讨熊,被四川都督胡景伊委为川军第二师先遣支队队长兼川东宣抚使,率部从南充分路进攻重庆。但拥袁的黔军联军总司令唐继尧派来的黔军旅长黄毓成已先入城,他便与黄毓成发生争执,发生武装冲突。
袁世凯称帝后,王缵绪认为袁是“改朝换代的‘英雄’”。四川将军陈宧见各省反袁声势急剧发展,被迫通电反袁。川军师长周骏即通电讨陈,被袁世凯委为四川将军,受赏“崇武将军”称号。周向袁保荐王缵绪为陆军第十五师师长兼重庆镇守使。王被授为“尚威将军”,奉命率部进攻成都,讨伐陈宧:袁死后,他见靠山已倒,被迫退出成都,撤到南充,与周骏一起,带着少数部队,经达县出川往北京,以图再举。
1922年夏,王缵绪出任杨森的第二军参谋长,不久调任该军第六混成旅旅长。
1924年春,王缵绪被北洋军阀政府委任为陆军第二十八混成旅旅长,仍归刘湘节制。以曹锟、吴佩孚为首的北京政府,为在四川制造矛盾,故意“抑杨扶刘”。经王缵绪在北洋军阀政府的多方活动,于1925年2月,刘湘被委任为川康(西康)边防督办、节制所属省、区的军队。5月,刘又就任四川善后督办,王缵绪被委任为第三师师长兼江(北)巴(县)卫戍司令。
1925年12月,刘湘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军长,王缵绪即任该军第三师师长,仍兼江巴卫戍司令。
1926年3月31日,中共领导重庆各界市民集会,声讨英帝国主义军舰炮运南京阻止北伐军前进、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王缵绪反对集会,更反对游行,派出部队,大肆屠杀爱国群众,血洗山城。中共四川地委书记杨闇公被捕,英勇就义。据不完全统计,当场被打死的男女学生八十余人,造成了震惊全国的“三三一”惨案。
1928年8月,杨森、李家钰等八人,在广安组织国民革命军四川同盟军,企图消灭长期占据重庆的刘湘。王缵绪帮助刘湘击败杨森,“八部联军”随之瓦解。
川军内战刚一结束,王缵绪奉刘湘之命,曾两次率部“围剿”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12月至次年1月在绥定河罗文坝的战斗中,王缵绪指挥的第五路军第八旅死伤数千人,副司令郝耀庭被击毙。王因此被刘湘撤职。王缵绪被撤职后,在上海当寓公。1935年,应刘湘之邀返川,任省保安司令保安处副处长,并代理保安司令。在任期内,他除了带领原川军第三师外,又增添了十几个保安团、他还办了几期保安干部训练班,以加强对保安团队的控制。
1938年1月,刘湘在武汉病逝,王缵绪谋取四川省长未成。不久,蒋介石电邀王缵绪到汉口,要其将留川部队编成一个集团军出川抗战,任其为第三十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七十二军军长。
8月5日,王缵绪奉蒋介石电令,率第三十集团军参加南浔会战,防守瑞(昌)、武(宁)公路一线,受武汉警备总司令兼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指挥。这时,武汉危急,蒋介石电令守备江北方面之李汉魂、吴奇伟、王陵基等部约二十万兵力发动攻势。王缵绪即率第三十集团军向南浔、瑞武攻击前进,协同李汉魂部牵制长江北岸之敌,阻止其向武汉进犯。9月25日,在德安西南附近的万家岭,第七十二军新十三师配合吴奇伟部,与敌苦战终日,伤亡巨大,退守修江南岸,依山布防。敌本间师团旅团长率部猛冲,行至德安河北岸,遭到猛烈射击,中弹丧命。新十三师乘势反击,将正面日军击退,缴获甚多。陈诚奖赏此役为“万家岭大捷”。蒋介石也下令嘉奖,发给奖金三万元。
这年底,王缵绪奉命将两个军的各师由两旅制整编为三团制,列入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战斗序列。
第一次长沙会战打响后,王缵绪受命固守修水、武宁间阵地。湘北战役胜利后,王缵绪因长沙会战有功,升为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仍兼第三十集团军总司令。12月初,第三十集团军在江西参加了对日军发动的冬季攻势。
1940年6月上旬,王缵绪率第七十二军参加反扫荡战役,以诱敌深入之计,在陈山、船滩一带歼灭进犯之敌大部。
1941年9月初,第三十集团军奉命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12月,他以部分部队守备武宁、修水,总部进驻平江附近,率主力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并受命指挥第三十七军。正当第三十集团军主力向长沙附近攻击前进时,留置武宁、修水地区担任守备任务的第七十二军军部和该军第三十四师,受到鄂南敌伪军队攻击,节节后退,敌伪轻易取得修水。长沙会战结束后,他一方面核报有功人员,一方面下令在浏阳河集合全集团军营长以上军官检讨武修之失。第七十二军军长韩全朴、三十四师师长陈良基分别被免官和撤职查办。不久,经陈诚同意,蒋介石批准,王缵绪将第七十八军军部撤销,把第七十二军改编成三个师的甲种军,原新十六师直属总部。随后王缵绪又兼任湘鄂赣边区总司令,将原总指挥部的职权、人员、武器全部并入总部。
日本投降后,王缵绪升任第七绥靖区司令长官,辖两个集团军,仍兼第三十集团军总司令。次年2月,将绥靖区司令部移驻黄石市,率第三十四师过河,阻击人民解放军。
这年末,王缵绪兼任江西省主席。1947年,王缵绪接蒋介石电令,限在一月之内征集军粮十万担,否则军法从事。他派粮官武装征粮,把农村洗劫一空。
1948年4月,蒋介石不满于四川省主席王陵基处置学潮软弱、征兵征粮不力,将其免官,调王缵绪回川继任,实施所谓“安川应变”计划。他自恃有蒋为靠山,一上任就独揽省政大权;他利用兼省保安司令的职权,扩充保安团,保安司令内的重要人员,如警保处长、民训处长、参谋处长等,均系自己的亲信旧属,直接秉承其意志办事。后来,经蒋介石批准将保安团扩充到近二十个团。
淮海战役结束后,王缵绪仍然叫嚷反共到底,公开指责别人贪生怕死想逃远,自己发誓不投降。
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王缵绪决定打出“四川反共救国军”的旗号,在各县、市成立“自卫总队”,原则是人员自己拉,粮草地方给,队伍能编多少,官职就封多大。一时全川骚动,各地鸡飞狗跳,混乱不堪。
1949年秋,人民解放军向四川迅猛推进。蒋介石的所谓“安川应变”的种种计划被打破。12月24日,王缵绪在江安被人民解放军俘获。
1964年12月28日,王缵绪在北京得到特赦。1967年3月17日,他病逝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