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鬏:
无论古今中外,女孩子的头饰都是五花八门。在古代,女子佩戴的头饰大致可分为两种:单髻的叫鬏,双髻的叫鬟。鬏源自女孩子十五岁时行及笄之礼时所用的盘发头饰。而鬟是在鬏的基础上,装饰点缀了花钿和珠宝,完全是装饰之用。此外,唐朝时还流行在头上插满榛子和鲜花(密鬟拥面),这样的装扮在现代偶尔也能看见。
唐代女子鬏鬟上所用的绫饰也非常丰富,对于权贵人家而言,鬏鬟多用鱼绫装饰。这主要是因为在唐朝,五品以上官员必须佩戴朝服赏赐的鱼袋,女子出嫁从夫,也需要佩戴相应的鱼鬏,这种装饰主要是作为一种身份象征。
发式:
为什么唐代女子要有各种各样的发式呢?这是因为唐人发型样式也是各种各样的,细细数来差不多有三四十种。有些发式名称特别奇怪,比如什么乌蛮髻、堕马髻,这些花里胡哨的发式名称主要来源于西域。在这里着重介绍一下这款流行发式——随云髻。
如果大家仔细看的话,这种发型和现代的“丸子头”非常像。唐代女子的发式远远比现在的女孩子多,并且在古人精致的头饰相配下,更是增添了几分魅力。
面部妆容
唐代女子化个美并不比现代女子简单,唐代女子化妆的大致流程包括:敷铅粉(粉底)、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唇红、点酒窝等等,本“美眉博主”为大家找了几个唐美的重点流程进行分享。
贴花钿:
花钿在现代已经不常见了,但在古代却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装饰品。不得不说,唐人确实是极具想象力,她们把自然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用于装饰自己。花钿通常取自鱼鳞、鸟羽、兽毛、花石,凡是唐人觉得美的东西都爱往自己脸上贴。甚至于有些时候,她们会剃掉自己的眉毛,重新贴上一些禽类的羽毛或者蝉翼的薄片。
这些在现代人看来奇奇怪怪的妆容,在唐代则是出门必备。那时候也没有胶水,这些对美有着执着追求的女子,就用黄鱼的鱼鳔胶制成膏状物作为粘合剂贴花钿,好在这玩意也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化妆品,至少对人体没什么危害。
传闻平阳公主在含章殿下小憩时,恰巧有一阵微风拂过,殿檐的梅花随风而起,其中有几枚恰巧落到了平阳公主的额头上,经水浸染后,在公主的前额上留下了梅花状的淡淡花痕,拂拭不去。吃瓜群众一看顿时惊为天人,于是梅花花钿一时间成为了当时女子竞相模仿的“爆款”。
另外有必要提一笔的是,每当到了唐朝的晚上,就会发生特别惊悚的事情。大晚上出门时,你可以看到有女子的额头发着微光,其实不是什么灵异事件,而是古代女子有往额头上贴云鬓花钿的习惯,在月光下会散发出淡淡的荧光。
画眉:
论古代女子的化妆必修课,非画眉莫属。所谓“淡扫蛾眉朝至尊”,唐朝女子觐见皇帝时是一定要画眉毛的,当时的眉毛被叫做“七彩之眉”。唐代白居易的《时世妆》中有这么一句“圆鬟无鬓堆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这句诗中出现的时世妆就是画眉的高手。
穿着策略
唐朝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兼容并蓄,袒领、窄领、半臂、披帛、短襦与宽襦都是唐代女性的典型着装。由于唐朝女性地位较高,男装、胡服也成为了女子日常装扮之一,这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虢国夫人步辇图只有一幅,而在唐朝大街上女扮男装的比比皆是。
男装:
为什么唐朝的女性喜欢女扮男装呢?原因主要是两点。
唐代爱穿男装的知名女性代表,非太平公主莫属。传闻太平公主十六岁那年想结婚,却又不好意思说出来,于是便穿了一身男装在唐高宗和武则天面前转悠,唐高宗就问了:“你穿这玩意来来去去是什么意思。”太平公主就回答道:“父皇你看这件衣服好看吗?拿来赐给驸马怎么样。”唐高宗一点头,开始为太平公主挑选驸马。
唐朝男装中,有一种特别的装饰叫做蹀躞带,通常用来悬挂水壶、箭袋、刀剑、乐器等随身物品,女子通常挂一些珠宝首饰彰显身家,挂的越多身份越尊贵。如果可以挂上一串菩提树,绝对可以让你成为长安街上最拉风的女子。
混搭风的襦裙:
襦裙,上身穿短衣,下身穿长裙,符合中国典型“上衣下裳”的服饰制度。襦裙由三件套组成:短襦、半臂和长裙。唐代女子的日常服饰几乎都是围绕这三部分组成,那么怎样才能将普通的襦裙穿出风格,穿出特色呢?
唐代各时期襦裙一览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