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民间兴起一种说法:端午佳节要道安康,而非说快乐。这一说法在网络上流传甚广,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讨论。
有人觉得,端午是纪念屈原投江之日,既然是忌日,那自然不宜言快乐,说安康才更为合适。然而,从历史记载来看,在屈原之前,就已经有过“重五”节日的习俗了。
对此,我主页上有位老师给出的解释是,端午这天乃是“恶日”,邪毒蠢动,秽气流行。大家过节的时候挂艾草、饮雄黄酒、驱邪毒、除晦气,盼着保平安,实在快乐不起来,安康就好。
我认为这个解释挺不错的。
以此顺延,春节是过年,年兽来袭,大家放鞭炮、贴门神是为了抵御年兽,盼着自救,肯定也不能快乐,只能安康;
情人节也叫圣瓦伦丁节,天主教圣人瓦伦丁在这一天先被鞭打,然后用石头砸,最后殉难。大家觉得这一天“快乐”合适吗?能安康就不错了;
3月8日妇女节,源自1917年3月8日俄罗斯妇女举行罢工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遇难的女性。这一事件是俄罗斯二月革命的序幕。您不好意思冲着一战遇难女性“快乐”吧;
五一劳动节,来自于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为争取改善工作条件而发动的大罢工。那么严肃的事,“快乐”好像不太合时宜;
……
反正您自己去查吧,大概但凡个节日,要么死过人,要么有特别沉重或者特别严肃的主题。完全是因为“咱们老百姓,今儿个真高兴”来的节日,我不敢说没有,最少不多。
您要是觉得端午佳节所有人都只能跟着您一起安康,不准别人说快乐。那以后您记住了,只要是个节,您就别快乐。要不然的话您的脸皮就得足够结实,不怕别人打脸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