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武则天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她是独一无二的女皇帝。她与丈夫唐高宗合葬于陕西省乾县的梁山之上,这座陵墓被世人称作乾陵。
乾陵在唐代十八陵中堪称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且未被盗掘的一座,同时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座两朝帝王合葬陵。其建筑和雕刻群,不仅是唐代文化与艺术水平的生动写照,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武则天的雄心与才华。
乾陵的一大显著特色在于,从空中俯瞰,它的陵园布局恰似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寓意着武则天的凤凰之梦和运势之象。凤凰,在中国古代象征着吉祥与权力,是武则天的专属图腾。乾陵的凤凰造型,无疑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杰作。

然而,乾陵的凤凰并非完美无缺,它的尾巴、心脏和翅膀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并且流传着被“掏心注水”“剪翅钉尾”的说法。这座独特的陵墓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为何如此引人遐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一番。
一、选择风水宝地的传说
乾陵的选址传说在历史上颇为著名,它反映了唐代时期的风水文化和帝王陵墓的建造方式。
根据民间传说,唐高宗即位后不久,便派遣太史令李淳风以及天师袁天罡为自己选择陵址。
唐高宗李治选择让李淳风和袁天罡选址乾陵,是因为他相信这两位高人在风水与地理选址方面的卓越智慧。
李治意识到选择一块风水宝地作为陵墓的位置,对于帝陵的兴衰和气象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他特意派遣了太史令李淳风和星相家袁天罡这两位在阴阳、天文历法和风水方面颇有造诣的高人,希望他们能够找到一个理想的陵墓选址。
两人不负所托,分头行动,走遍了全国各地,最后都把目光锁定在了乾州的梁山上。
梁山三峰高耸入云,主峰挺拔不倒,东面泔水与九嵕山遥相呼应,西面漠水与五峰山、娄山相互连通。泔水和漠水在山下交汇,形成水域,把山中的龙气包围起来。梁山是天下罕见的一处“龙脉圣地”。
于是,袁天罡找准方位,确定了地方后,急匆匆地扔下一枚铜钱,就回去复命了。巧的是,李淳风也看中了这块地方,为了方便做记号,他掏出发针插入那块土地,然后也回去复命了。
两人回京禀报高宗,却发现他们竟然选定了同一片地方,而且还有一个奇妙的巧合:李淳风的发针正好插在袁天罡铜钱的眼里。
高宗和武则天听了大喜,认为这是天意,便决定在梁山建造陵墓。
这个传说虽然有些神话色彩,但也反映了唐人对风水的重视和信奉,以及对武则天的敬畏和忌惮。乾陵的选址也被认为是风水学的经典案例,有人甚至称之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三、“掏心注水”“剪翅钉尾”之说的争议
乾陵的陵墓俯瞰图宛如一只展翅的凤凰,这被誉为“凤凰陵”,形象地展现了武则天的凤凰之梦,同时也寓意着她那雄心勃勃的凤凰之志。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其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起初身为宫女,却在政治舞台上翩翩起舞,逐步晋升为皇后、皇太后,最终成为女皇,成就了一个在男尊女卑时代的震撼传奇。
她的治国才华和文化修养为后人所称道,她的改革涵盖了国号、年号、宗教、文字、制度等多个领域,对大唐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武则天选择乾陵作为自己的陵墓,更展现了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雄心壮志。乾陵陵墓的形象不仅是一种建筑设计,更是对武则天一生精彩历程的象征,凤凰的图腾将她的灵动与伟业紧密相连。
然而,关于乾陵的“掏心注水”“剪翅钉尾”之说,却是一种没有根据的猜测和阴谋论。
有人认为,乾陵的凤凰之形被故意破坏,是为了阻止武则天的真凤起飞,是后世帝王对她的憎恶和忌惮的表现。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乾陵的凤凰心脏位置有一个水库,是1958年为了解决当地的用水问题而建造的,被认为是“掏心注水”;
乾陵的凤凰尾巴位置有一条沟,是唐末黄巢为了盗墓而挖的,被认为是“剪翅钉尾”;乾陵的凤凰翅膀位置有一条大道,是近代为了方便交通而修的,被认为是“断翅钉尾”。
实际上,这种说法的错误之处在于,它没有考虑到乾陵的历史背景和实际情况,而是用现代的眼光和想象来解读乾陵的形象。
首先,乾陵不仅仅是武则天的陵墓,而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陵。
公元705年,武则天在洛阳去世,按照她的遗愿,她应该与她的丈夫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但是由于她虽然有卓越的治国能力,但也有着残暴、专横、权欲的一面,她为了谋取和巩固权力,不惜残害自己的亲生子女、兄弟姐妹、侄儿侄女等,她也对李唐的皇嗣和大臣进行了无情的打压和清洗,她的统治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和反抗。
于是武则天的合葬建议并没有得到朝廷的一致支持,有些人认为武则天的罪孽太大,不配与唐高宗同穴,也不配享受乾陵的龙脉之气,他们担心武则天的合葬会破坏乾陵的风水和神道,给唐朝带来不祥之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反对者就是给事中严善思,他的反对主张也十分有理有据,他认为武则天在地位上较天皇大帝为卑微,因此不应该打破尊卑的次序,以避免动摇乾陵的龙脉和神道。
他提出应该在乾陵旁边另选吉地,单独为武则天修建一座陵墓,既满足了合葬的礼仪,又能够保持乾陵的祥和格局。他的反对主张强调了对乾陵本身的尊崇和神秘氛围的保护,以及对合葬可能带来的不祥影响的担忧。
但是,武则天的儿子唐中宗李显并没有采纳严善思的建议,他是在武则天的支持下重新登上皇位的,他对武则天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孝心,他也想尽快结束武周和李唐的对立,恢复李唐的正统,他认为与武则天合葬是一种象征性的和解和尊重,他下令挖开乾陵墓道,打开墓门,于神龙二年五月将武则天合葬入乾陵玄宫。
既然乾陵是二帝合葬,那么如果有人故意破坏乾陵的风水,那么也就等于破坏了唐高宗和大唐的气运,这是没有道理的。其次,乾陵是注了铁水的,用了大约四千多块石条堆砌,层层放置在墓道入口到墓门的通道上,石条之间又用铁栓板拉固,每三层上下用铁棍贯穿,再用锡铁熔化灌缝,墓道中的石条与铁水连在一起,要是想破坏乾陵的风水,根本不用修那么坚固。
乾陵的建造工艺和防盗措施都是当时最先进的,即使是黄巢带了几十万人,也无法打开乾陵的墓门。
最后,乾陵的“掏心注水”“剪翅钉尾”之说,其实都是后世的巧合和误解。
乾陵的水库是为了满足当地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建的,与乾陵的风水无关,而且水库的位置并不在乾陵的正中心,而是在东南方向,也不影响乾陵的凤凰之形。乾陵的沟是黄巢为了盗墓而挖的,也不是有意为之,而且沟的位置并不在乾陵的尾巴,而是在西南方向,也不影响乾陵的凤凰之形。
乾陵的大道是为了方便当地的交通而修的,也不是有意为之,而且大道的位置并不在乾陵的翅膀,而是在北方,也不影响乾陵的凤凰之形。
综上所述,乾陵的“掏心注水”“剪翅钉尾”之说,是一种没有根据的猜测和阴谋论,是对乾陵的历史背景和实际情况的无知和误解,是对乾陵的风水文化和艺术特色的不尊重和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