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武汉长江新区迈入了从规划到建设的全新阶段。这一转变标志着该区域发展的重大跨越,承载着无数人的期待与愿景。武汉长江新区的总体规划坚守“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以及“生态优先、以人为本、智慧发展、弹性适应”的规划理念。秉持这样的理念,新区邀请了国内外顶级设计机构和全国知名院士专家参与规划编制和咨询论证。这些专业力量的加入,为新区规划注入了前沿的思想和丰富的经验。
在此过程中,编制了涵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水系专项规划、交通系统专项规划、产业布局发展规划、综合能源专项规划、地下空间利用专项规划、智慧城市专项规划等多项内容。通过这些规划的协同推进,形成了多规合一(即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将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形成“一张蓝图”)、层次分明的“1 + 8”规划体系。长江新区总体规划被纳入武汉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智慧城市、水系等专项规划基本结题。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获市人民政府批准并纳入全市规划管理“一张图”,起步区城市设计荣获2019可持续城市和人居环境奖“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项,长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成为“国际绿色示范新城倡议(IGMC)”新伙伴。同时,起步区电力设施布局、道路建设等重点专项规划及全域控规导则、重点区域城市设计等规划也启动编制。
2019年9月6日,在第十四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上,武汉长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成为“国际绿色示范新城倡议(IGMC)”新伙伴。
武汉长江新区按照“生态优先、地下优先、骨架优先”原则,高标准启动起步区骨干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生态民生工程。协调市区和平台公司多个储备主体,推进谌家矶片国有土地征收、“四村”(朱家河村、先锋村、新建村、平安铺村)统征储备,拆迁总面积182万平方米,为起步区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提供空间。全市还建标准最高、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国有土地还建房和“四村”还建房开工建设,育才实验学校破土动工。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启动。堤边路改造项目基本完工,十大变电站等项目开工建设,新区大道、谌家矶大道、再生水厂项目初步设计获批。长江新城区江滩公园基本完工,府澴河出口河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获批。编制武汉长江新区完成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绿色、生命、智能”三大主导产业方向。印发《重点发展产业指导目录》,明确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金融科技等9大重点领域。按照“高端错位协同”要求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初步确定谌家矶商务总部区、长江科学城、国际医学创新区、武湖智能制造区等特色功能板块。紧追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精准招商,签约项目18个,签约金额1590亿元,签约额居全市前列。省级RISC—V(一个基于精简指令集原则的开源指令集架构)产学研基地获批,中国高校(华中)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落地,推进“中碳登”(中国碳排放权登记注册系统)及国际低碳产业园前期工作。
武汉长江新区新区申报持续推进。“支持申报建设国家级长江新区”作为重大事项列入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省、市领导多次到国家部委争取支持武汉长江新区申报工作。水系规划、滠水湖片区调整、水资源论证、总规环评等工作得到水利部、生态环境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等支持。市人民政府印发《支持长江新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初步确定起步区“统分结合、社分开、部门协同、共建共享”的运行机制和“一分两计”的利益分配原则。明确长江新区总体规划区域的规划、用地和重大项目管理原则;明确绿色发展示范框架体系。落实土地规划、房地产管理、城市管理、户籍人口、工商注册“五管控”措施,初步建立常态化科学管理机制。推进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市区联动查违控违模式创新、区域环评等多项国家和省市重大改革项目。统筹江岸、黄陂、新洲三区和市直相关部门,严格执行管控措施。土地规划、房地产管理、城市管理、户籍人口、工商注册“五管控”成效明显。每季度航飞监测,形成市区联动、技防人防相结合的新城模式。年内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设8.5万平方米,起步区总体实现违建“存量清零、新增为零”目标,没有出现违规模式以上项目、违规进入市场主体、违规分户、违规炒作房地产等现象。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