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门诊,面对那些害怕看病的小朋友,如何让他们放下恐惧配合治疗,是很多医生头疼的问题。而在北京中医医院儿科副主任李慧,却有一套独特的办法,她的办法和一个糖果罐有关。
“妈妈,快看,我的奖励!”6岁的小俊高高地举起手中的糖果,开心地说:“医生阿姨说我勇敢,奖励我的!阿姨看病很辛苦,下次我也给她带糖吃。”小俊口中的“医生阿姨”指的就是北京中医医院儿科副主任李慧。
在李慧的诊桌里,除了听诊器、印章、笔、纸等常用工具外,还有一样“神秘宝贝”——一个绿色的糖果罐,里面装着五颜六色的糖果。李慧说:“儿科不同于成人科室,很多孩子害怕看医生,来中医院看病,家长一般首选汤药,孩子一想起‘黑乎乎’的药汤子和抽血打针时的疼痛,更是对医生充满了抵触,经常看到孩子拉着爸妈的手哭得气喘吁吁,撕心裂肺地喊着‘我不看病’。”
20余年的临床经验,李慧总结出一套和小患者打交道的技巧。她总是笑眯眯的,向家长询问患儿病情时,会先蹲下身子,轻轻摸摸孩子的小脑袋,关切地问:“宝贝儿,怎么不舒服啦?”温柔抚摸,亲切的话语,像“妈妈”一样,孩子紧张的“戒备心”也就慢慢松弛下来了。李慧常说,孩子年龄虽小,但很敏感,医生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理解、鼓励和保护。当然,在临床中,李慧也会遇到一些“抵抗到底”的孩子,或是哭闹不止,或者顽强反抗。每当这时,她都会温和地拍拍孩子的后背,及时制止家长对孩子的批评指责,轻轻地抹去孩子脸上的泪水,故作神秘地说:“阿姨这里给勇敢的孩子准备礼物了!”孩子一听到礼物,会慢慢安静下来,忘掉了刚才的不愉快,眼睛里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此时,李慧会像变戏法一样,从糖果罐里掏出一颗糖果在孩子面前晃一晃,“把嘴巴张开让阿姨看看好不好呀?咱们轻轻看一下,这颗糖就奖励给你,好不好?”看着糖果,孩子立刻就配合检查了。看着这立竿见影的“糖果效应”,李慧笑着说:“医生真诚的笑容、温和的语气可以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一颗小小的糖果,裹着鲜艳的外衣,甜甜的,吃到嘴里是满满的幸福,会使孩子暂时忘掉生病时的难受与无助,忘掉看病时的害怕与紧张。”
为了让孩子接受中药治疗,李慧还十分注意每味中药的选择,在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尽量选择苦味不浓重,带有甜味或酸味等口感较好、孩子容易接受的饮片,还会叮嘱家长,孩子怕苦药前可以加一小块冰糖。孩子一听说吃药还可以加糖,时常会开心地点点头,说:“妈妈,快回家给我煎药啦!”
这个有着神奇魔力的糖果罐,几年如一日静静地躺在李慧诊桌的抽屉里。小小的糖果“服务”了多少小患者,李慧记不得了。而她的“小粉丝”们不仅记得,还很珍惜这些糖果,他们总是攥在衣兜里,舍不得吃,因为这是他们勇敢的奖励!
作者:儿科 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