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海强制施行垃圾分类至今已有三年时间,当下全国大部分城市的垃圾分类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其中,有些城市成效显著,令人眼前一亮;而有些城市的效果却差强人意,不尽如人意。甚至不少人调侃道,垃圾分类实则就是为了回收再生资源来赚钱,并非纯粹的公益行为。其实,垃圾分类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随着时代的发展,智能垃圾分类箱房的建设以及宣传引导工作的全面展开,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行动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中国其实早在2000年就开始进行垃圾分类的小范围试点。此后多年,各地“垃圾围城”现象有增无减,而用垃圾焚烧解决这个问题的尝试又频频引发“邻避运动”。
垃圾分类从“不理解”到“理解”,从“太麻烦”到“成习惯”,随着智能垃圾分类箱房的建设以及宣传引导工作的展开,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与行动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通过与环保企业的合作,智能设备的投放,奖励积分体现,变废为宝,居民的参与,实现了垃圾的分类处理,垃圾总量从源头大幅下降。
垃圾分类项目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可回收物的运营,这是项目运营盈利主要核心。
生活垃圾中有35%是塑料制品、纸张、织物、玻璃等废品,属于可回收物,即再生资源。如果这些再生资源能得到充分回收和循环利用,将为整个城市的生活垃圾“减量”,节约资源又保护环境。
对于回收物品,细化分类,二次分拨,逐步增加“再制造”功能让垃圾变成新的资源,深度挖掘废品的价值。
政策提出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彻底推进、因地制宜;创新驱动、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推进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完善废旧材料回收网络,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加工利用水平,促进二手商品交易和再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国内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约10万家,从业人员约1500万人,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逐步攀升。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建立起回收网络,集回收、分拨、集散为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逐步完善。截至2021年底,我国废钢铁、废塑料、废纸、废橡胶等在内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4亿吨,回收资源总额超过1万亿元。
“无废城市”是我国首先在世界范围内提出的概念。作为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无废城市”建设,不仅更注重环境保护,还在于让经济发展过程资源利用率更高、社会效益更好。
因此,无论是从节约资源,还是从环保角度来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都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