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时期各军阀势力范围
然而在官渡之战时,袁绍却输给了曹操,遭遇了他人生一大挫折。两年之后就病逝了,使他没有卷土重来、重整旗鼓的机会。而立嗣不善导致他死后,长子袁谭与幼子袁尚为争大权骨肉相残。可谓利令智昏引发的马将棋相争,给了曹操将他们各个击破的机会,最终使袁绍的基业烟消云散,退出历史舞台。袁绍似乎也成了昙花一现的豪杰人物,历史舞台上虽然有名气,但人们向来都以成败论英雄,故而对他的评价贬多褒少。《三国志》中曹操对他的评价是“志大而智小,色厉胆薄,忌威而少克,兵多而分化不明,将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精粮虽丰,适足以资吾奉”。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对他的评价是“布衣之勇,聚众而不能用”。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他“外宽内忌,好谋无决,聚人不用,闻善不纳”。甚至有人评价袁绍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更有甚者直接说袁绍是草包把他说得一无是处,事实真是这样吗?如果不是这样,那真实的袁绍又是怎样一个人呢?那我们就来看看袁绍是如何发迹的,如何从一个“官”二代到割据冀青并幽四州的霸者呢?官渡之战又是如何战输的呢?
影视中的袁绍
1谈诛宦官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袁绍应大将军何进征召,成为其心腹。这时东汉王朝已是风雨飘摇,下有农民起义,上有外戚与宦官两大势力明争暗斗。公元188年,东汉朝廷重置一部分领导班子,袁绍依靠显赫的家族背景,被任命为中军校尉。次年大将军何进因事不密被宦官所杀,袁绍则率领何进部将与袁术等人带兵攻打皇宫,宫内的宦官以及党羽被杀两千余人,几乎被屠戮殆尽。宦官张让、段珪等人则被逼迫挟持汉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逃出宫外。2讨论盟主
宦官势力虽然被消灭了,然而引狼无异于抱薪救火。汉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逃出宫外,最终却落入董卓手中。董卓原本是何进邀请来消灭宦官势力的,可是中途何进就被宦官所杀。然而董卓怎么可能放弃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呢。既然来了,汉少帝和陈留王都落在了自己手里,以救驾为名,把持朝政,独裁专行。鸩杀少帝与何太后,擅自废立大事,藐视皇权,侵蚀朝纲,自封相国、太师,把自己比作是霍光、伊尹,甚至比太公主,滑天下之大稽。然而董卓的倒行逆施引起士大夫官宦的不满,导致反董浪潮一波又一波,就连他亲自任命的官员都起来反对他,可谓千夫所指,众矢之的。由于袁绍有诛杀宦官势力的功劳,不与董卓合作的义举,以及四世三公显赫的家族背景 ,被推选为讨伐董卓的盟主。《三国志》“卓曰:刘豫州种不足复遗。绍不应,横刀长揖而去。可见袁绍也是完全不与董卓合作的,对他的所作所为反感的。然而反董联军同而不同心,各怀鬼胎,军合力不齐,反董联盟土崩瓦解。而袁绍却在讨伐董卓过程中提高了个人的威望,影响力,为他以后的霸业奠定了基础。3谋取四州
袁绍占据的四个州里,以冀州的掌控力度最好,也是他最先占据的一个州,也是他兵不血刃拿下的一个州。话说公元191年,冀州韩馥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内有部将麴义叛乱,外有幽州公孙瓒来侵犯。袁绍看准了这一点,凭借着各人的威望和袁家四世三公的光环沮授等当时一些名士去劝说韩馥,晓以利害,说君子无咎,怀璧其咎,让他把冀州让给袁绍。韩馥权衡到自己是袁氏的门生,袁家四世三公,桃李满天下,又迫于当前的形势,自己无法左右,便主动让出冀州给袁绍,袁绍成为冀州牧,有了一块自己的根据地,也有了逐鹿中原的资本。而后袁绍以一州之力征伐四方,公元193年袁绍派兵攻打并州,并州张燕的黑山军以及黄巾余党很快就被袁绍扫平了,从此袁绍几乎占据并州。公元196年,袁绍派其长子袁谭带兵进入青州。当时青州有两大势力,一个是田楷,一个是孔融,而后他们均被袁谭打败,退出青州,青州几乎在袁绍的统治之下。公元199年袁绍再次和幽州公孙瓒交战,之前公孙瓒与袁绍交战曾被打败,但并未伤到根基。袁绍集合冀州、并州、青州三州之力打败公孙瓒,屠戮公孙瓒,夺取了幽州,拥有了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军阀。
4官渡战败
建安5年公元200年,曹操消灭了袁术、吕布等割据势力,占据豫州、徐州、兖州等地。打着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口号对袁绍发起命令,并把自己的势力伸到了河北范围,这可触犯了袁绍的利益和底线,这样拉开了官渡之战的序幕。白马之战与延津之战两战皆以曹操获胜而告终,这两战使袁绍两员大将颜良、文丑被杀,损兵数万。之后曹操奇袭乌巢,袁绍精兵之地,乌巢守将淳于琼不敌,袁绍派张郃、高览带兵去救也连连被曹操打败,淳于琼、张郃被杀,乌巢被烧毁。自此军心大乱,袁绍大将张郃、高览这两根墙头草,投机取巧,倒戈曹操,致使袁军全线崩溃,袁绍彻底失去翻盘的机会,带着800士兵逃回冀州。这大致就是官渡之战的整个过程,至于袁绍为什么会输得那么惨呢?我认为原因有2点,一是袁绍内部出现了矛盾张郃、高览。二是袁绍兵虽多,但士兵的斗志确实不如曹操的士兵。就像他的谋士沮授说的一样,河北士兵虽多但斗志不如河南,河南精粮食资源少于河北,应与曹操打持久战。曹操奇袭乌巢时,袁绍不是不重视,而确实也派大将张郃去救,结果还是被曹操打败导致乌巢被袭,粮草被烧。曹操奇袭能成功,除了他指挥有方之外,他的军队作战斗志。再好的谋略也要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根基,否则就是中看不中用。特别是古代打仗,士兵作战的斗志程度对作战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道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综上两点就不难看出袁绍为什么会输得那么惨。尽管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输了,但是都是很多客观因素造成的,战争本来就有很多不可预知的客观因素,不能因此否定袁绍的能力。更何况输了之后的袁绍的势力依然不下于曹操,甚至更强。主要还是他立嗣不善,造成几个儿子火并,便宜了曹操,拱手送了袁家基业。
《三国志》中对袁绍的评价都是贬多褒少,那是以成败论英雄,而且受政治影响不得已而为之。当时以魏国为正统,曹操是魏国的奠基人物,自然要把袁绍贬低,抬高曹操。真实的袁绍应该是一个具有勇略大才,从小就才华横溢,能力出众,受人爱戴和尊敬的乱世英雄。从他生前取得的成就就能看得出来。曹操也仅仅是在官渡之战侥幸得手而已,袁绍实力依然是最强的,直到袁绍死曹操实力都没超过袁绍,而袁绍的起点又和曹操差不太多。可见袁绍能力之强的确不下于曹操,甚至胜于曹操。只不过人们都喜欢以成败论英雄。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