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成立,成为领导干部终身制被打破的重要里程碑,它是干部从终身制向退休制转变的一种过渡形式。中顾委委员肩负着传帮带的使命,持续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中顾委设有委员和常委。通常情况下,能够当选为中顾委委员的,皆是曾在各省市、部委担任一把手的负责人,以及军队大军区级正职以上的将领。他们中的许多人过去或许担任过中央委员或者候补委员。
在政治待遇方面,中顾委委员与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相当。一般而言,中顾委委员能够和中央委员一同参加会议,中顾委常委则可以列席政治局会议。
总后勤部政委王平,成功当选为中顾委委员、常委。尽管当时他仍担任着一线职务,但考虑到年龄因素,他不再当选中央委员。不过,担任中顾委委员所享有的政治待遇,与中央委员或政治局委员并无二致。
回顾王平的经历,他曾历经长达8年的艰难磨难。自1967年在那场大规模运动中受到冲击,被迫离开军事学院政委岗位后,他便被无端扣上了多顶帽子。直至1972年,大部分帽子才得以摘掉,但仍留有“尾巴”。也正是这残留的“尾巴”,使得他在之后三年里一直处于等待安排工作的状态。
在此期间,他曾前往北京,向领导询问自己的问题何时能够得到解决,然而并未得到确切的答复。闲住几个月后,他回到南京继续等待。直到1974年底,他接到通知前往北京,得知自己被增补为人大代表。1975年4月,他被安排担任炮兵政委。上任后,他立刻大刀阔斧地进行平反工作,赢得了炮兵部队大多数人的支持。
但仅仅过了4个月,他便被调离炮兵部队,前往武汉军区任职。在武汉军区,他继续大力开展整顿工作,积极平反冤假错案。
王平在这两大单位的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了叶剑英、邓小平 等领导的高度赏识。随后,他被调往问题最为棘手的总后勤部工作。此前,总后勤部在邱会作的领导下,派性问题极为严重,再加上“四人帮”的干预,诸多问题反复出现,始终未能得到妥善解决。此时,上级将理顺总后勤工作的重任交予他,这无疑是对他工作能力的充分认可。
在他与张震的共同努力下,总后勤部的工作迅速肃清了不良影响,逐步走上了正轨。
1979年,他不仅当选为军委副秘书长,还在1980年当选为军委常委,成功进入到军委领导核心。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他虽然未能当选中央委员,但却当选为中顾委委员、常委。实际上,这两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政治待遇基本相同,只不过此时他已成为即将退居二线的老干部。
尽管他此前未曾入选政治局担任候补委员或委员,但担任中顾委常委使他同样能够参加政治局会议,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
1983年,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王平认为可以将一线职务让给更年轻的同志,自己退居二线。他向杨尚昆提出了这一想法,得到的答复是先不着急。此后,他又接连向军委、中顾委、总政提出退下来的请求,上级给出的指示是:继续关注大事,小事可以少管或不管。
1985年是一个关键的契机,又有一批老干部提出退下来的要求,上级最终同意了王平的请求。不过,中顾委的会议他依然积极参与。他连续当选两届中顾委常委,直到1992年中顾委机构被取消,他才正式离休。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