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制内,许多公务员都怀揣着通过遴选实现职业晋升和更好发展的梦想。然而,遴选之路却充满了艰辛与挑战。有不少人在这条道路上摸爬滚打,历经多次尝试才最终成功上岸。下面就来听听一位经历过遴选的过来人分享他的遴选故事以及其中的难点与备考心得吧。可以明确地说,遴选难度极大,远比考取普通公务员要艰难得多!
毕业后,我通过省考顺利上岸,不过岗位是在乡镇。这一待就是五年,当时心里满是后悔,可又舍不得这铁饭碗。于是,我便想着趁着年轻,准备参加遴选换个更好的环境。
谁能想到,遴选远比我预想的要困难。我一共参加了两次遴选考试。第一次笔试时,看到邻桌的大哥写文章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模样,我着实被震撼到了。那次我压线进入面试,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以失败告终。第二次我又精心准备了许久,终于成功上岸。
一、遴选难在哪?
从横向和纵向多个维度分析,遴选的难度都不容小觑,想要成功上岸绝非易事。
竞争对手更强大
参加遴选的考生都是经历过公考筛选后留存下来的佼佼者,他们大多拥有两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验。在基层的磨砺中,他们褪去了初入社会的青涩,社会阅历日益丰富,心智也更加成熟稳重。在遴选的大军里,有不少是混迹遴选多年的“老前辈”,一次考试就能成功上岸的幸运儿少之又少。
复习时间更难得
考公的人很多有条件进行脱产备考,复习时间相对充裕。而参加遴选的人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日常工作本就繁忙,加班更是家常便饭。他们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来备考,复习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不使劲挤根本就没有。用“争分夺秒”和“见缝插针”来形容他们的备考状态,一点儿也不为过。
复习环境更恶劣
考公的人群大多是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他们没有太多的家庭负担,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备考中。而参加遴选的人群,年龄普遍在30岁左右,一般都已经成家立业,有了家庭的牵绊。想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复习环境,实在是太难了。
出题形式更灵活
公务员考试通常有行测和申论两科。行测中有很多客观题,申论也可以通过踩点来获得高分,在短期内进行突击强化训练,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因此,只复习一个月就成功上岸公务员考试的例子并不少见。而遴选虽然只考一科,但难度更高,主观性极强。如果没有深厚的政策理论素养和严谨全面的逻辑思维作为支撑,很难拿到高分。
二、上岸遴选的朋友都有共同点
我在备考遴选的过程中,结识了不少朋友,有现实生活中的,也有在网络上认识的。这两年,他们也都陆陆续续通过遴选成功上岸了。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以及对他们备考过程的观察,我发现我们都没有进行大量的死记硬背,而是更加注重方法的运用。对待真题,我们都非常踏实,会反复琢磨研究每一道题,从不眼高手低。
我把这些方法经验总结归纳了一下,希望能对准备参加遴选的你有所帮助。
高层思维答题
其一,简单来讲,就是摒弃考生思维,采用高层机关的思维方式答题。拿到试卷后,先整体浏览材料内容,从全局的高度去思考这张卷子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再进行作答。
其二,高层机关思维主要指省直、市直等机关的思维模式。这些机关平时的工作更多的是订立方针政策和传达指令,很少涉及具体的执行工作。对于没有接触过这类工作的考生来说,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
我第一次遴选失败,就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导致笔试成绩不理想,面试成绩更是糟糕。
所以,第二次备考时,我直接听了潘战遴选全课。这可是掌握高层思维必听的课程,老师完全从工作实际的角度分析遴选的所有题型,结合真题让我更清晰地了解了报考单位的工作实际情况。
除了思维层面,老师对于遴选答题的各种技巧也讲解得非常清晰,而且这些技巧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跟着老师掌握了思维转换的要点后,就可以试着自己答题了。每答完一道题,要结合老师的讲解,把自己思考不足和思维没有分析到的方面补充完整。这样一来,遴选的答题能力就会有显著的提升。
文章写作
完成思维转变后,要趁热打铁,让自己对遴选题目有更深入的了解,剩下的就是不断练习了。
首先,要注意格式规范。各级标题是否符合规范,文章是否有一个清晰的总体框架,这些都是首先映入阅卷老师眼帘的地方。文章是否紧扣主题,逻辑是否清晰,都能在这里体现出来。
其次,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观察句号前后的内容是否有层次,逗号、分号表示并列关系时,前后内容的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这一点可以模仿讲话稿或者机构给出的范文。
小题技巧
1. 案例分析题: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判断题目属于归纳概括、综合分析还是对策建议类型。归纳概括题相对简单,只需要将材料进行段落划分,找出关键词并总结照抄即可。对策建议题要注意结构,比如按照指出问题、强调重要性、提出要求这样的逻辑顺序来作答。综合分析题则需要多思考,要从问题、意义、危害、影响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2. 公文写作题:要注意格式规范和身份角色。这类题目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新颖的题型,平时在工作中多留意相关内容,就能得到一定的训练。
3. 机关实务题:在省级遴选考试中出现的频率较低,部分技术性较强的岗位可能会涉及。在寻找真题时,要注意不同岗位的考卷是不同的。
在练题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掌握一些方法。我在练习阶段听了罗喆遴选题典课,这可是遴选高分必刷的课程。罗喆老师全面讲解了遴选的每一种题型,对提升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起到了关键作用。
而且,遴选答题有老师带着练习和讲解,比自己看解析要有用得多。所以,千万不要忽视课程的作用。在进行这种高质量练习时,关键是要跟上老师的节奏。
老师讲解了笔试中所有的高频考点,在了解题目的同时,也把每种题型的思路梳理得清清楚楚,这些都要认真记下来。即使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这些笔记也会非常有用。
刷完一遍课程后,遴选答题基本不会有太大问题,但练习仍然不能松懈。接下来要自己进行练习,总结经验,优化回答内容。这也是提升答题能力的有效方法,对最后几天的冲刺备考非常有效果。
遴选备考的建议
不要以单纯学习的心态去参加遴选考试!遴选考试本质上是一场应试考试,我们备考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快上岸。所以,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明确重点,抓住高频考点,掌握技巧方法,这样才能顺利上岸。
1. 遴选是当政部门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一旦成功上岸,通常意味着工作单位的级别会有所提高。因此,思维方式真的很重要,即使在平时的工作中也会用到。
2. 一般来说,各个地区的笔试考察形式会有所不同,考察的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异。但案例分析、公文写作和大作文是必考题型,个别地区可能会考察选择题和机关实务等题型。在备考前,一定要上当地官网了解清楚具体的考察题型。
3. 通常情况下,考试公告发布和笔试考试的时间间隔大约为一个月。如果是遴选小白,又不太擅长写材料,一定要提前开始准备。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早日上岸。平时在单位可以主动多承担一些写材料的工作,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4. 尽量不要选择离家太远的岗位。虽然现在交通很发达,但工作是长期的,以后想要调动会非常困难。一定要选择一个自己喜欢且离家近的岗位,这样才能有动力坚持下去。
5. 报名选岗前,一定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认识。最了解自己的人还是你自己,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岗位,选择与自己能力匹配度高的岗位,这样备考学习起来会轻松很多。
6. 遴选考试一定要多刷题,而且要做真题。毕竟,遴选最快的提分方法就是刷题、复盘整理和素材积累。平时积累的素材可以直接运用到作文中,写作真题也要及时进行复盘。
7. 最后,在准备遴选前,一定要向领导报备,备考过程中也要和同事搞好关系。这不仅关系到后续上岸后的各种手续办理,还关系到最后考察环节是否会出现问题。
备考遴选的误区
这些都是我亲身经历过的误区,避开它们才能安全备考。
1. 思想上的漫不经心:遴选实际上是对在职公务员的选拔考试,考试内容与工作事务相关。我们这些在基层工作了多年的人,很容易在思想上放松警惕。这其实是非常致命的,因为虽然都是机关工作内容,但遴选单位和基层单位的工作存在很大差别,尤其是在思维方式上,高层机关思维和基层工作思维截然不同。所以,一定不能轻视遴选考试,否则很容易陷入困境。从思想上就不能松懈,不然就别浪费精力去参加遴选了。
2. 行动上的漫无目的:备考时像无头苍蝇一样,这边做一道题,那边看一篇文章,看似整天忙忙碌碌,但学习效果几乎为零。思想上虽然没有松懈,但行动跟不上,备考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3. 思维层级没有提升:要想在思想上不松懈,我们就要认识到高层思维和基层思维的差别。遴选考试考查的就是我们是否具备机关工作思维,所以,开始备考遴选时,最重要的就是提升思维层级。
这就是我的一些经验分享。虽然遴选难度很大,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成功。毕竟,我们都已经通过了公务员考试,遴选同样也有成功的可能。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