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浪潮汹涌的时代,“知识付费”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与之相关的各类平台和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号称“中国第一所网络大学”的万门大学备受关注。近年来,大量线下教育机构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纷纷卷钱跑路,让众多学生家长血本无归。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股卷钱跑路风潮竟也波及到了“网络大学”,为未来的“知识付费”蒙上了一层迷雾。
说起万门大学的创始人,那可真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创始人童哲,无疑是一位传奇人物。首先,他的家庭环境十分优渥。童哲曾公开表示,自己家庭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遗产足够吃十辈子。所以,童哲的起点就很高,完全可以毫不费力地过好一生。

然而,童哲不仅家庭环境优越,还天资聪颖。这使得他的野心并不满足于吃家里的老本。他在初中时,就获得了厦门市物理竞赛第一名;高中获得全国物理奥赛银牌;高三便被保送到了北大物理系,属于天才型人物。2009年,童哲考上了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学院,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都出自于此。所以,童哲的人生道路原本应该是成为一名科学家,而且是世界知名的科学家,甚至有望拿到诺贝尔奖。
但后来,童哲可能觉得在纯粹的科学世界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与意义。在面对博士学位的深造时,童哲放弃了。他心想,还是选择回国创业吧。从此,童哲离开了象牙塔,开启了商界大门。

2014年5月,北京万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童哲持股比例高达44.60%。因为顶着超级学霸的光环,童哲做教育,简直太合适了。很多人慕名而来,希望可以通过他的学校,提升自己的人生阶层。童哲在全国23所高校举办巡回分享会,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圈了很多粉丝。大家看着光环下的这个天才校长,也希望自己可以拥有这样的人生。
他的粉丝可不只是普通民众,像李想、雷军、周鸿祎、张朝阳这样的互联网大佬,都会特地去听他的课。这更加增添了童哲的传奇色彩。虽然名声很大,但童哲的万门大学并没有实现巨额的盈利。雪上加霜的是,2015年,童哲买股票,遭遇股灾,据说靠爸妈卖了一套房,才度过危机。也许是被这次股灾教训到了,童哲进一步将万门大学商业化。他意识到了赚钱的重要性。
2016年7月,万门大学推出直播课、特训班,开启内容收费模式。
2018年开始,万门大学推出了终身VIP会员付费。
而这个终身会员付费,高达21999元。虽说号称是“终身制”,但价格着实不便宜。
截至目前,万门大学的注册用户超过1300万。据央视财经记者从学员群了解到,目前已有约三万两千人加入了终身VIP活动。这可是一笔巨款。这个模式,其实和这些年频繁爆雷的线下教培很像。在“双减”政策改革后,很多知名教培机构,也卷钱跑路了。甚至,地方政府为了遏制这个乱象,专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也导致了,这几年,家长们对教培机构非常不信任。害怕自己的学费,又打了水漂,被校长卷钱跑路了。

万门大学之所以高开低走,有一个原因,就是童哲的心太野了,经常不务正业。童哲这些年来,一直沉迷炒股与炒房。更有甚者,他有点“走火入魔”,甚至鼓励员工炒房赚钱。童哲身上,出现了一种“赌性”。他让很多员工或亲朋,帮助自己买房,把房子登记在他人名下,然后抵押给自己,童哲再把首付和每月房贷打给别人。总之,比起做教育,他更喜欢在楼市赚钱。
可是,看来童哲并没有如预期那样,赚到大钱。反而,现在玩起了失联。看来,股市也好,楼市也好,并非学霸擅长的科目。市场,自有它的规律,任谁天资聪颖都无力回天。据媒体报道,童哲或许已飞往日本。
相信,大家都知道一个词,叫“涸泽而渔”。其实,万门大学就是典型的“涸泽而渔”,疯狂吸纳学员的资金,然后圈了一波韭菜。就在去年,万门大学还推出了新的活动,也收割到了最后一波韭菜。
现在,童哲的失联苦了身边人。如果只是不发工资或者白交学费,那只是一时的损失。说实在的,还算不上损失巨大。最倒霉的,是那些配合童哲买房的人。童哲跑路后,他的很多员工或者亲朋,每个月要还巨额的房贷。我们知道,普通老百姓还房贷,真的是一笔不小的经济压力。而且,房贷动辄就是二十年甚至三十年。这件事,真的是把童哲身边人苦了。而童哲现在的一夜失联,可以看出,他早已经做好了跑路准备。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童哲的故事,让我想起来另外一个人——茅侃侃。
茅侃侃与童哲都是八零后,而且,都年少就爆得大名。但面对创业失败,茅侃侃选择了与童哲完全不同的路。我们知道,茅侃侃在2018年轰然自尽,在他自尽后,人们才发现,原来他早已倾家荡产。

可是,面对创业的失败,茅侃侃扛起了所有的责任,和女友分手,不拖欠员工工资,默默地与身边人道别,用一死来承担了所有的后果,最终体面地离开。
而童哲则完全相反。他也是年少暴富得大名,可是面对创业失败,他选择一走了之。而此次童哲的跑路,预计卷走了六到七个亿。而且,还苦了身边的亲朋好友和员工。
童哲的跑路,再次把“知识付费”推上了风口浪尖。
我们知道,这些年来,“知识付费”大火,捧红了一批老师,也有过一段风头。可是,随着知识付费的大量同质化、低俗化,很多人对“知识付费”产生了疑问。还有很多标题党,比如“通往自由之路”“30天认知提升训练”等,很多课程都很空洞,更像是画大饼。“知识付费”,出现了光付费,没知识的尴尬现象。而且,还给社会带来了非常不好的负面影响。
很多课程,打着“0基础教你月入10万”的标题,吸引眼球。那么,他如何吸引学员呢?老师就要先打造人设。于是,网上猛然出现很多年纪轻轻的“亿万富豪”。他们张口就是:“男人三十岁没有一百万,这一辈子就废了。”“其实赚钱很简单,我三句话,就赚了18万”这种。造成了整个社会的浮躁,让人感觉赚钱很容易,身边全是大富豪,加剧了社会的焦虑情绪。除此之外,很多知识付费开始借鉴传销模式,“裂变直播”盈利,也造成了很多人陷入泥潭。更严重的是,知识付费是不退钱的,所以,大量平台的课程就是“能赚一个是一个”的心态。所以,不会精心打磨内容,而是都花在了营销上。这就导致了课程很水,但无法退钱。这个逻辑和电影院很多“烂片”一样。因为电影票无法退钱,所以,很多“烂片”就疯狂营销,但不好好拍电影。目的就是把观众骗进电影院,有一个是一个,以圈钱为目的。
其实,这些知识付费做的是下沉市场。真正有价值的知识付费,是需要门槛鉴别的。很多知识付费的课程,其实抓的就是下沉市场。用各种噱头,把本身知识水平不高的人吸引住,比如“教你1月赚10万”这种,说白了就是圈钱“割韭菜”。他本身就是抱着这个目的来的,怎么可能用心做课程呢?所以,“天下文章一大抄”,大家用相似的内容,改改,就号称“原创”了。这也极大地打击了原创课程市场。最终,造成劣币驱逐良币。让真正用心的课程制作者,反而没有钱赚。
知识付费,现在变得畸形。打着知识的名义,其实就是贩卖鸡汤,然后一波一波地圈钱。大量快餐式的、心灵鸡汤式的所谓知识,学了可能反而有害。反而会导致人焦虑情绪的加剧。
如何打通知识付费市场的痛点?如何让这个行业,可以高质量地持续发展?这成为了目前这个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的知识付费乱象繁多,需要一次改革。如果再这样下去,有更多的万门大学出现,只会让消费者对这个行业失去信心。将来,就是一拍两散,行业无法再取得消费者信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