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青铜器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在清朝末年,有三尊青铜器的出土,犹如三颗耀眼的星辰,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它们就是被称为“海内三宝”的大盂鼎、毛公鼎和西周大克鼎。这三尊青铜器均出土自陕西省宝鸡市周原遗址附近,宝鸡作为西周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为我们揭开了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其中,大盂鼎、毛公鼎还同属于晚清四大国宝,足见它们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大盂鼎
大盂鼎,又名廿三祀盂鼎,它可是西周时期一种独特的金属炊器,更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里的重器。1849年,它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也就是如今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一组,即李家村)。此后,它的收藏地几经变迁,1952年被藏于上海博物馆,1959年又转至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而且它还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呢。
在古代,“鼎”可是古人用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是古代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大盂鼎身形颇为庞大,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达153.5千克。其内壁铸有291字的铭文,这些铭文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从这些铭文中,我们能够真实地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状况,所以它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文物特征:
大盂鼎的外观特征十分显著。它有着厚实的立耳,折沿设计,敛口造型,腹部横向宽大,壁斜向外扩张且下垂,靠近足外底处曲率较小,下承三蹄足。整个器物以云雷纹为地,颈部装饰着带状饕餮纹,足上部是浮雕式饕餮纹,下部则饰有两周凸弦纹。这种设计是西周早期大型、中型鼎的典型式样,给人一种雄伟凝重之感。
它的器内壁铸有19行291字的铭文,详细记述了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册命贵族盂之事。
毛公鼎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的青铜器,它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它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如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毛公鼎的尺寸为高53.8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700公斤。它的口部装饰着一道重环纹,敞口设计,配有双立耳和三蹄足。
毛公鼎的铭文长度十分惊人,接近五百字(有497字、499字、500字三说),在所见青铜器铭文中堪称最长。铭文内容可分成七段,大致讲述的是:周宣王即位之初,急切地想要振兴朝政,于是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告诫他要勤勉公正、无私奉献。最后,周宣王还颁赠命服并给予厚赐,毛公因此铸造了这尊鼎,以传示子孙永宝。
文物价值:
毛公鼎通高54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5千克。它由作器人毛公而得名,鼎身设计独特,有着直耳、半球腹,足为兽蹄形,矮短却庄重有力,鼎的口沿还装饰有环带状的重环纹。整个造型浑厚凝重,饰纹简洁古雅朴素,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是西周晚期的鼎由宗教转向世俗生活的代表作品。
毛公鼎作为西周晚期的重器,鼎内壁铸有32行、近500字的铭文,这可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堪称西周青铜器中铭文之最。其内容叙事完整,记载详实,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毛公鼎上的铭文字体书法极其饱满庄重,充满了无与伦比的古典美。自从它出土以来,清末的书法家们无不为之倾倒。
西周大克鼎:
西周大克鼎,又称克鼎、膳夫克鼎,它是西周中期的青铜器。于清朝光绪中期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如今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西周大克鼎体型巨大,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腹径74.9厘米,腹深43厘米,重201.5公斤。它有着立耳,口沿下装饰着变形兽面纹,中间还饰有小兽面纹,并有觚棱凸棱,整个造型显得庄严厚重。腹内铸有290字的铭文,铭文行间皆有线相隔,笔势圆润。这些铭文内容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和官制的重要资料。
西周大克鼎是西周时代极为重要的青铜器,也是历见著录、众所周知的重器。2002年1月18日,它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 展览文物目录》。
文物鉴赏:
西周大克鼎器壁厚实,形制雄伟。鼎口配有大型双立耳,口沿微微内敛,方唇宽沿,腹部略微鼓起且下垂,这种造型被称为敛口侈腹,是典型的周鼎器形之一。鼎足着地点比上端略宽大,重心略向外偏,这是商代柱足演变为周代之蹄足的重要例证。大克鼎颈部装饰有三组对称的变形兽面纹,中间还间隔着六道短棱脊;腹部则饰有一条两方连续的大窃曲纹(即波曲纹),环绕全器一周。波曲纹的出现打破了兽面纹的对称规律,摆脱了长期以来青铜器纹饰的静态装饰。它运用两方连续的带状纹样,形成连续反复,产生一种韵律感,给人以活泼舒畅的感受。周初以来的传统纹饰至此已完全变形,进入纹样转变新时期,出色地融合了当时图案及雕塑艺术的成就。鼎足上部另饰有突出的饕餮形象三组,鼎耳则饰有相对的龙纹。
西周大克鼎腹内壁铸有共计290个字的铭文,分为28行。铭文内容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克用华美的词语颂扬其祖父师毕父的功绩,赞美他有谦逊的品质、宁静的性格和美好的德性,能够辅佐王室,管理国家。英明的周天子非常明睿,于是提拔师毕父的孙子克提任重要职务膳夫,负责传达周天子的命令。后半部分是周天子重申对克职务的任命,并赏赐礼服、土地和奴隶,克跪拜叩首,愉快地接受任命和赏赐,于是铸造大鼎以颂扬周天子的美德,祭祀祖父师毕父在天之灵。
西周大克鼎之上的铭文,无论是字体布局,还是铸造效果都十分精美。字体大小统一却不失灵活,笔画圆润且有劲力,呈现出一种舒展、端雅的风格。
文化寓意:
在周代,就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关于鼎使用数量的规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等级、身份、地位标志逐渐演化,鼎也逐渐成为了权力的象征。西周大克鼎就是大贵族膳夫克用于祭祀他的祖父师华父的重器。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