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破空,一个正积极改变、努力提升自我,并致力于传播“破空精神”的创作者。倘若您想长期获取相关信息,欢迎点击右上方按钮关注我。原创内容实属不易,请勿盗用,否则侵权必究!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本文是《破空》系列的第19篇,同时也是读书分享系列的第5期。正文约3297字,预计阅读时长6分钟。这其中蕴含着满满的干货,建议您认真品读,相信您定会有所收获。
这是刘慈欣创作的一篇精彩短篇小说,全文共21494字,于2021年9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整个故事围绕着一位普通乡村教师展开。他深受上一任老师的影响,毅然回到村里投身教育事业。即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心系孩子们的学业,坚持传授知识。而孩子们凭借着老师所教的知识,在不经意间完成了拯救地球的壮举。这个故事深刻地强调了自然科学对于一个文明的重要性,让我们看到了知识的力量和传承的意义。
由于大刘并未给各章节命名,所以我尝试着为各章节赋予了名字,若有不妥之处,还望大家多多包涵。
大刘在文中提及,这篇作品与他以往的创作风格有所不同,少了一些“硬”科幻的元素,更多地将重点放在了营造意境上,给读者带来了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第二章:烛和光故事的主人公清楚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于是决定提前开启这最后一堂课。
在月光的笼罩下,黄土高原上的小村落显得格外寂静。他透过窗户,望着空荡的村庄,心中感慨万千。这个村庄平日里冷冷清清,只有在秋收和过年的时候才会稍微热闹一些。他深知山里人的艰辛,那些难处是外人难以体会的。
山里孩子们的家庭环境十分恶劣。这让他不由自主地回想起曾经在野外点着蜡烛为孩子们补课的情景。此刻,窗外的孩子们正在为他烧香、烧纸。他用自己的一生,在孩子们的心中点燃了科学和文明的火种。然而,在这个偏远山村的愚昧和迷信面前,这火种就如同寒夜中微弱的烛光,显得那么渺小却又无比珍贵。
为了阻止村里有人把学生宿舍的椽子木拿去修缮老君庙,他不幸被打断了两根肋骨。在好心人将他送往镇医院检查伤势时,意外地发现他患上了食道癌。医生告诉他,这也算是因祸得福,因为他的病情还处于早期,而且食道癌是手术治愈率较高的癌症之一。
当他在省城肿瘤医院得知手术费用需要两万多元时,心中不免有些无奈。他的工资大多都补贴给了学生的生活,如今手中的钱还不到所需费用的十分之一。如果不进行治疗,他大概还能有半年的时间。想到至少能送走这届毕业班,他心里稍稍松了一口气。
在前往火车站的路上,他陷入了对自己不算漫长一生的回忆。
他的父母早早离世,是另一位乡村教师将他当作亲生儿子般抚养长大。然而,在一次寒假回家的途中,老师为了救被两只狼攻击的他,不幸牺牲。在老师临终前的目光中,他读懂了那份对乡村小学孩子们教育问题的深深牵挂。
初中毕业后,他毅然放弃了镇政府提供的不错工作机会,回到了那所荒废多年的乡村小学。
穷山恶水的环境固然容易让人感到灰心丧气,但真正让他感到绝望的,是山里人那呆滞的目光。他们只着眼于当下的利益,丝毫不考虑未来的发展,只知道等待上面的救济。
走累了,他在路边休息时,看到一位女郎,不禁想起了秀秀。
秀秀是本村唯一一个没有嫁到山外的姑娘。她没上过学,从小就对有文化、能识文断字的人怀有好感。他们曾经有过两年多的美好时光,就在快要修成正果的时候,秀秀却被二蛋用一瓶廉价香水和一串镀金项链骗走了。二蛋花了三万块钱办喜事,却舍不得花二三百块钱送秀秀去镇医院生孩子。最终,秀秀在分娩时不幸离世。回想起这些,家乡的愚昧和绝望让他感到窒息。
但他知道,孩子们还是有希望的。他就像那教室里燃烧的蜡烛,尽管发出的光芒有限,但他愿意从头燃到尾,为孩子们照亮前行的道路。
他把除路费之外的所有钱都用来买了书,希望能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知识。
在距离地球五万光年的银河系中心,一场碳基生命与硅基生命之间的星际战争已经持续了两万年,如今这场战争已接近尾声。
碳基联邦的星际舰队完成了本次巡检的第一次时空跃迁。他们通过智能场进行交流,并且可以通过遗传获得记忆,这种独特的交流和记忆方式让人惊叹不已。
最高执政官望着战争即将结束的局面,不禁回想起战争爆发的那一刻。几百代遗传下来的记忆依然清晰鲜活。
两万年前,硅基帝国的几百万艘战舰分别借助一颗恒星的能量打开时空蛀洞,进行时空跃迁。这种短期大量消耗恒星能量的行为导致了光谱红移,几百万艘战舰同时进行蛙跳,形成了一条长达一万光年的红色光带。
最先与硅基帝国接触的绿阳星遭到了硅基帝国舰队的攻击,他们用激光蒸发了绿阳星的海洋,在短时间内,五十亿绿阳星人在极度痛苦中死去。
规模最大的战役发生在银河系第二悬臂中部,双方的上千万艘战舰同归于尽。这片古战场的时空结构被破坏得千疮百孔,变得异常危险。
一年前,最后的决战在银河系的第一和第二悬臂之间的荒凉地带拉开帷幕。碳基联邦付出了惨烈的代价,冲破了敌人的反物质云屏障,将硅基帝国赶到了第一悬臂顶端这片最为荒凉的区域。
这只碳基联邦舰队的最后一项使命,是在第一悬臂的中部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这意味着他们要摧毁其中的大部分恒星,以制止硅基帝国的恒星蛙跳战术。一旦隔离带建成,敌人只能通过亚光速飞行,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预警。
碳基联邦议会迫切希望重建对生命的尊重,但在这场战争中,他们不得不牺牲某些恒星周围的低级生命。不过,他们强调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必须得到保护。
随后,舰队进行了第二次时空跃迁,来到了银河系第一悬臂。
夜晚,烛光摇曳。他坚持在病床上为孩子们授课,一种直觉告诉他,这或许是他能给孩子们上的最后一堂课了。
昨天,他给孩子们讲了鲁迅的《狂人日记》,并强调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阅读的书籍。
今天,他要给孩子们讲授那些他们中大部分人可能永远都听不到的初中课程,让他们也能了解到稍微深奥一些的学问。
他为孩子们讲解了初中物理中的牛顿三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听到这个定律,他不禁回想起自己的人生,感觉就像一个受到巨大摩擦力的物体。在村里,他是外姓人,村民们目光短浅,再加上他倔强的脾气,几乎把全村人都得罪了。他担心自己离开后,另外的两个老师也会相继离去,那他用力推动了一辈子的小学校又会重新陷入停滞。
牛顿第三定律是:当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一个力时,第二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第五章:3C文明测试舰队已经试验性地摧毁了五千颗恒星,其中带有行星的只有137颗,而刚刚才发现一个存在生命的星球。最高行政官不禁感慨,第一悬臂的环境真的十分荒凉。
通过星舰的四维扫描,并进行数据镜像组合,他们在计算机宇宙中完成了对这群生物体的精确复制(这有点类似当下比较热门的元宇宙概念)。随后,对这个复制品进行了3C文明测试。
由于是直接在数字宇宙中进行测试,计算机可以直接对接复制品的思维信息接口。
文明测试的规则是在庞大的数据库中随机选取试题,只要答对其中三道题,就视为测试通过。如果头三道题目没有答对,测试者可以认为测试未通过,也可以选择继续测试,题数不做限制,直到答对三题为止。
这个复制品连续三道题都没有答对。最高执政官果断下令发射奇点炸弹,摧毁了该恒星。
奇点炸弹是在宇宙创世之初就形成的,碳基联邦和硅基帝国通过专用星舰捕获它们,这也是目前唯一能够摧毁恒星的武器。
参议员认为,这种对行星表面进行随机检测的方式并不可靠,建议进行全面积检测。
然而,最高执政官表示时间紧迫,全面积检测并不现实,只能尽量加宽检测波束,除此之外,只能祈祷这些智慧生命能够尽量均匀地分布在行星表面。
他心急如焚,一心想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孩子们传授更多的知识。
他开始讲解牛顿第二定律:每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他特别强调,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它与速度是不同的概念。速度大时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时速度也不一定大。
老师担心孩子们无法理解这些复杂的概念,便让他们先把定律背下来。
就在孩子们的背诵声中,他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孩子们围在他的身边,悲痛地大哭起来。
第七章:5B级文明一艘星舰检测到了太阳系,舰队统帅不禁感叹,这是一个精致而完美的行星系。
前两颗行星经过检测,都没有发现生命迹象。最高执政官直觉认为,3号行星很有可能存在生命,于是下令在上面选取30个随机点进行检测。
在1号随机点检测到了生命,十八个孩子的复制品被带到了计算机宇宙。
他们在回答前三道题目时都没有答对。舰队统帅认为测试可以到此为止了,便下令发射奇点炸弹。大约十分钟后,奇点炸弹就能抵达目标。
就在这时,最高执政官突然提出,再用五分钟做一些测试。
然而,接下来的多道题目得到的回应依然只有沉默。
直到一道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测试题出现,孩子们成功地给出了正确答案。
参议员立刻打断了执勤军官,要求系统接下来的题目都出与低速力学基本定律类似的题目。
孩子们连续答对了关于牛顿第三定律和第二定律的题目,3C文明测试顺利通过。
最高行政官立即下令,让奇点炸弹改变方向,脱离目标。能力场通过超空间即刻传输到84210号舰上。
执行任务的星舰迅速将推送奇点炸弹的立场弯曲,开始显现出效果。奇点炸弹越过水星轨道,在太阳表面几万米的高度擦肩而过。
这一结果让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在如此荒凉的地方竟然存在3C文明,他们险些毁灭了一个碳基文明。
在随后的全表面文明检测中,惊人地发现这是一个5B级文明,参议员对此感到十分震惊。
而更让人震惊的信息还在后面。这个文明的生命体没有遗传记忆,所有的记忆都完全依靠后天学习获得;他们的信息交流采用的是罕见而原始的声波传输方式,而且这种信息传输方式的速率仅有每秒1到10比特;同时,他们也没有受到外部高级文明的培植。
舰队统帅对此表示难以置信。星舰继续汇报,在这个文明中,有一定数量的个体充当着两代生命体之间的知识传递媒介,他们被称为教师。这是一个早已消失的古文明词汇。
最高执政官随即下令让星舰离开太阳系,并将太阳周围一百光年范围列为禁航区。
孩子们用教室的门板将老师下葬,在石板上用粉笔写下了“李老师之墓”(到目前为止,我们只知道这位乡村教师姓李)。
孩子们带着老师给予的希望,勇敢地继续前行,他们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
读后感:
大刘以一种独特的科幻视角,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基础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同时也向教师这一伟大的职业致以了崇高的敬意。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既会因山中村民的愚昧无知而感到气愤,又会为李老师坎坷的经历而感到伤心难过,更会被李老师的坚持和无私奉献所深深感动。
在此,让我们向大刘以及所有辛勤付出的教师工作者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