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4月9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卷烟厂附近,18岁的呼格吉勒图和好友闫峰正兴致勃勃地有说有笑,勾肩搭背地朝着一家小餐馆走去,打算去吃夜宵。当天他们上的是晚班,趁着晚上人少的闲暇时光,出来喝喝酒、聊聊天,放松一下。
吃完宵夜之后,闫峰先行回到了值班的地方值守,而呼格吉勒图则打算去找些醒酒的东西。
呼格吉勒图一路走到了毛纺厂家属区的一处公厕,突然,里面传来的奇怪声音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赶紧进去查看,眼前的一幕让他惊恐万分——一具浑身赤裸的女尸呈现在他眼前。对于一个年仅18岁的小伙子来说,这样的场面实在是太过惊悚了。
很快,警方接到报警后赶到了现场。由于呼格吉勒图是第一目击人,他被警方带回了警局做笔录。然而,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了呼格吉勒图的想象。他和闫峰一同被带到了警局,并且直接被铐了起来。
紧接着,警方开始对呼格吉勒图进行审讯。呼格吉勒图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出于好心报警,最后竟然会成为犯罪嫌疑人。
不久之后,庭审在呼和浩特正式开始。在庭审中,检察官出示了呼格吉勒图签字画押的口供。口供上显示,呼格吉勒图对自己强奸杀人的罪行供认不讳。按照口供所述,呼格吉勒图是临时起意,对受害者实施了奸杀行为,随后回到值班室,找到闫峰一同报警,妄图洗脱自己的嫌疑。
此外,警方还在女尸的身上采集到了呼格吉勒图的指纹。有了呼格吉勒图的口供加上这一所谓的物证,这起案件迅速被警方定性为铁案。呼格吉勒图也很快被判处了死刑。
当时,我国正处于严打犯罪的特殊时期。如果这个罪名放在如今,只要杀人手段不是极其残忍,一般会判处死缓或者无期徒刑。但呼格吉勒图却被以“流氓罪”“强奸罪”以及“故意杀人罪”,被迅速判处死刑。在判决下达仅仅6天之后,呼格吉勒图就被执行了死刑,一个18岁的鲜活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
然而,当时很少有人注意到,呼格吉勒图在法庭上是当庭翻供的。要知道,当庭翻供的案子按照规定必须重新审理,而且这还仅仅是一审。可呼格吉勒图连上诉的机会都没有,就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并且,一旦呼格吉勒图翻供,原本的物证就成了孤证。在零口供的情况下,想要给呼格吉勒图定罪是非常困难的。在法庭上,呼格吉勒图还透露,自己在口供上所写的内容,都是当时审讯警察逼迫他说的。如果他不签字画押,那些警察就会对他拳脚相加,把他锁在暖气片上,甚至还不让他上厕所。
但对于呼格吉勒图的这些陈述,检察官和法官都选择了无视,最终还是宣判了呼格吉勒图的死刑。
正所谓知子莫若母,呼格吉勒图是什么样的人,他的母亲尚爱云自然是再清楚不过了。对于一直喊冤的儿子,尚爱云从来没有停止过上诉,她坚信自己的儿子绝对是无辜的。
她和呼格吉勒图的父亲不断向上申诉,并且找到了新华社的记者汤计。随着记者的介入,这起案件终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巨大的舆论反响。
呼格吉勒图案件存在诸多疑点。其一,如果凶手真是呼格吉勒图,他大可以直接逃离现场,而不是采用报警这种看似愚蠢的方式。当时,我国的刑侦手段还不够完善,呼格吉勒图一旦回到厂子里值班,就拥有了完美的不在场证明。即便进行指纹比对,也只是在犯罪信息库中进行比对,很难查到呼格吉勒图身上。
其二,面对只有孤证的案件,这起案子的办理速度却异常迅速。从立案审查到执行死刑,总共的用时比现在的案子要快上百倍。呼格吉勒图案从立案到宣判再到执行死刑,速度之快堪称“光速”,其中究竟有没有不符合司法程序的流程,值得深思。要知道,不符合司法程序的办案流程,即便受害人有罪,也不能给受害人定罪,因为这是对法律的不尊重。
其三,呼格吉勒图在受害者身上留下“指纹”的问题也存在疑点。呼格吉勒图在口供中并没有提及这一点,而且他已经翻供,所谓的物证已经成了孤证。但办案人员不仅没有重新调查,而是直接一锤定音,宣判了呼格吉勒图的死刑。
直到2007年,呼格吉勒图的这起案件才迎来了转机。2005年,犯下多起奸杀案的“赵志红”被捕。两年后,赵志红写了一封“偿命申请书”,其中详细描述了女尸的所有特征,以及准确的作案时间和作案地点。
警方拿出呼格吉勒图的口供进行对比,发现呼格吉勒图所说的内容和赵志红所说的完全不同,而赵志红交代的尸体长相和穿着等细节,都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而且,在死者身上查出的呼格吉勒图指纹,并不具备排他性,其真实性也有待进一步考证。
终于,在18年之后,呼格吉勒图沉冤昭雪,当年参与此案的法官也纷纷出来道歉。然而,呼格吉勒图何罪之有,他的一家又何错之有呢?一个年仅18岁的少年,就这样背负上了杀人强奸犯的罪名,在遭受暴力审讯之后被草率地处死。
很明显,呼格吉勒图案存在严重的刑讯逼供问题,以及公检法办案流程不严谨的情况。但是,这些办案人员在事后却没有受到任何追责。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因为一起不公的案子而消逝,实在是令人感到愤慨。
不过,呼格吉勒图案也带来了一定的正面影响。国家在为呼格吉勒图平反的同时,也对审讯的流程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如今,审讯必须全程在执法记录仪和摄像头的监控下进行,刑讯逼供、诱供等非法手段早已不复存在。
然而,呼格吉勒图案依旧应该让我们警钟长鸣。我国的司法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仍然任重道远。即便身处法治社会,我们也应该时刻铭记这起案件所带来的惨痛教训。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