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我们会与无数人擦肩而过。据统计,人一生中大约会邂逅2920万人,然而,遇到一位真正能心灵相通、彼此契合的知己,其概率竟低至0.000049。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有这样一段令人动容的故事,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谱写着英雄的赞歌。
彼时,一位年仅18岁的苗族新兵,紧紧地将他的榜样、兄长兼挚友——副指导员刘汉抱在怀中。就在下达了誓死保卫阵地的命令之后,刘汉的头缓缓地偏向一侧,他的身影永远地定格在了那悲壮的一刻。
这是这名新兵在朝鲜战场上的初次交锋,也是他唯一一次与心中的英雄并肩作战,而这一次,竟成了永别。
随着又一波敌人朝着阵地步步逼近,他毅然从兄长手中拿过手榴弹,拼尽全力投向敌军。刹那间,爆炸声和他的怒吼声在朴达峰那孤寂的高地上空久久回荡,他就这样孤身一人,坚守着这片无名之地。
“我要加入军队!” 一个稚嫩却无比坚定的声音在贵州省纳雍县的左鸠戛羊子坡上空久久萦绕。此时,副指导员刘汉刚刚带领队伍剿灭了摩鼻梁子的土匪,听到这话不禁笑了起来,说道:“小姑娘,我们这儿可不招女兵哦。” 谁能料到,那个头发杂乱的小家伙竟一下子脱下裤子证明自己:“我是男孩,我要参军打败坏人。” 这份纯真与坚韧瞬间打动了指导员的心。
可这孩子还未满17岁,实在是太年轻了。刘汉想找个借口让连队内部商议一下,期望能拖延三天,让孩子的热情有所消退。没想到,这位机灵的苗族少年就像影子一样,134团7连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不论是进山剿匪时为大家指路,还是在部队休整时帮炊事班搬运柴火,他都做得尽心尽力。没过多久,七连的每一位战士都对这个苗族小伙赞不绝口。
就这样,经过134团团部的批准,这个还差几个月才满17岁的苗族少年——刘兴文,终于梦想成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无论是在班里还是连队,大家依旧像最初见到他时那样,亲切地称他为小苗。回想起最初他作为向导,忙前忙后的日子,那时大家都不清楚他的具体姓名,只知道他是个苗族小伙子,这个昵称便自然而然地叫开了。
随着部队在剿匪战斗中接连取得胜利,小苗却显得有些不满足。他找到自己最敬重的副指导员刘汉,说道:“能不能别总让我负责弹药,我也想拿枪到前线和敌人战斗。” 看着小苗那认真的小脸和坚定的眼神,刘汉温和而又郑重地回应道:“小苗,你要好好学习技能,将来有的是战斗机会,在我心里,你将来肯定能成为独当一面的英雄。”
苗族小战士的天赋和坚韧令人钦佩不已,小苗开始更加刻苦地训练。他不仅主动承担起擦洗全班枪械的任务,还主动给自己增加负担,训练时别人走路他就跑步,别人慢跑他就全速冲刺。每当刘汉有空的时候,小苗总是围在他身边,如痴如醉地听那些战斗英雄的故事,对于每一个战术技巧,他都要钻研透彻才肯罢休。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在国内还没机会参加实战的小苗,跟随15军45师7连奔赴朝鲜参战。战斗打响后,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北撤,134团3营驻守朴达峰,阻击敌军前进。
1951年6月的一个深夜,小苗和他所在的第七连英勇地攀上高地,投入到了激烈的战斗之中。天色微明时,小苗再次被副指导员刘汉安排到一个隐蔽的位置,负责守护炸药。周围炮火连天的声响,让他心急如焚,坐立难安。
经过数小时的轰炸和枪炮声后,战斗再次打响。就在这时,小苗听到掩体外有人发出呼救声。他冲出去一看,是一位浑身是伤的战友。那位战友紧紧握住小苗的手,只留下“增援”两个字,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小苗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拿起战友的枪,朝着枪声最密集的方向冲去。在前进的路上,他看到了许多如同家人一般的战友的身影,然而,他们却再也无法呼唤他的名字了。
在高地上,副指导员刘汉看着小苗坚定的眼神,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敌人来了,小苗,上!” 话音刚落,刘汉便全力开火。小苗深吸一口气,这是他第一次真正参加战斗,他告诉自己第一枪一定要精准。随着枪声响起,一名敌人应声倒下。“打得好,小苗。” 那是副指导员的声音,但听起来却有些异样。
小苗急忙转过头,只见刘汉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在这位刚满18岁的苗族新兵的怀抱里,刘汉艰难地说出了保卫阵地的遗言,随后头部缓缓偏向一侧,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环顾四周,小苗发现自己成了阵地上唯一的幸存者。他紧紧握着手中的手榴弹,爆炸声和他的怒吼声震撼着整个山谷。从那一刻起,那个曾经总是被前辈们呵护的小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志愿军中崭露头角的英雄——少年兵王刘兴文。他一次次成功击退敌人的冲锋,更可怕的是,敌人在半山腰进攻时,总会遭到他精准致命的狙击,即便撤退到山脚,也难逃他投掷的手榴弹的威胁。
加拿大步兵旅开始陷入恐慌,这场战斗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常规认知,他们仿佛成了被狩猎的对象,被无情地追击着,毫无喘息之机。当援军冲上阵地时,8连7班的班长柴云振看到满地的敌军遗体,对满身是血的刘兴文说了一句“交给我们吧”,便又迅速投入到了激战之中。
朴达峰之战让刘兴文声名远扬,他荣获了一等功,成为了15军中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用现代的话说,他成了众多15军战士心中的楷模。在前往兄弟部队135团交流时,刘兴文遇到了一位比他年长两岁的营通讯员,这位战士用浓重的四川方言自我介绍道:“我叫黄继光,想跟你学习。”
在人一生可能遇见的2920万人里,找到知己的概率仅有0.000049,而我们的英雄刘兴文在12军分享经验时,又结识了一位年龄相仿的战友——胡修道。
到了1952年11月,当胡修道跟随班长冲向上甘岭597.9高地时,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去年听过的报告中的少年英雄刘兴文。据说,小苗在那年7月的轰炸中壮烈牺牲。
但此刻,容不得他沉浸在思绪之中,敌人正在步步逼近。胡修道果断地投出了一枚手榴弹。
他在理解着刘兴文,靠近着刘兴文,追逐着刘兴文,直至成为另一个像他一样的英雄。
正如那句话所说:英雄的身边皆是英雄。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