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香河老人”和子孙仍在故居 每年接待三四千参观者
“香河老人”本名周凤臣,是一位女性。她于1905年11月2日在河北省香河县淑阳镇东北街呱呱坠地,1992年11月24日,在北京德外北沙滩农机院的家中停止了呼吸。 家属回忆往昔,1992年11月6日起,在停止呼吸前的半个多月里,周凤臣老人好似有着某种神秘的预知,为自己身体的不腐做了全方位的生理和心理准备。从禁食、呕吐、排泄、咳痰,再到净口、净身,整个过程井然有序,仿佛是一场精心编排的生命仪式。 1992年11月24日,当“香河老人”停止呼吸和心跳后,在没有进行任何防腐处理的情况下,她的身体出现了一系列特殊现象。先是体温不降,接着身体不僵不硬,体表还出现充气现象,血红色液体渗出、油性物渗出等,最终在自然环境中演变成了举世罕见的“民间肉身”。 由于种种机缘巧合,老人的遗体并未被火化。几个月的辗转周折后,“香河老人”终于回到了香河县胡庄子村的故居,安静地安卧于老屋的炕上。 周凤臣老人的长孙杨学强描述道:“老人的情况十分稳定,相较于以前,肤色更深了一些,身体很干燥,皮肤还有光泽。”目前,他的父亲和弟弟居住在老宅的院子里,不仅负责日常照料老人的遗体,还热情接待着前来探访的宾客。 出于防尘的考虑,老人的身体被一个玻璃罩罩住。每隔一段时间,家人就会对其进行简单的擦拭。而且,每隔一年,家人还会为老人更换一次服装。 杨学强介绍说:“全国各地都有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在疫情之前,每年大约有三四千人次,并且都是免费参观。”无论春夏秋冬如何更迭,老人的身体始终处于非常稳定的状态,没有出现腐败现象。“老人的额头部位会有一些油脂类的渗出物,夏天天气炎热的时候会多一些,冬天天气寒冷的时候就少一些,我们每年擦两三次。”遗体常温保存30年不腐 是科学界的未解之谜
随着香河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周围的房子大多已经拆迁,附近的村民也都搬进了楼房。然而,周凤臣老人所在的院子,却依旧保持着原始的状态。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振杰
编辑/王朝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