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的广阔天地里,诗歌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他们的妙笔将自己的情思融入诗中,借此寄托情怀。那些擅长写诗的诗人,往往备受读者青睐与追捧,他们笔下的每一个字都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引得读者如痴如醉。甚至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读者因为喜爱诗人的诗作,进而连诗人本人也爱到狂热,这种情感就如同“爱屋及乌”一般。因为欣赏一个人的灵魂,便接纳他的一切,进而对他产生深深的热爱。实际上,能够写出优秀诗歌的人,大多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他们的情操高尚,思想也极具深度。

今天我们要聊的郦波,他既是一位教授,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然而,曾有人质疑他不会写诗,这种说法其实有失偏颇。在当下,喜爱诗歌、投身于诗歌创作的人不在少数,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在诗歌领域造诣颇高,甚至自诩为“诗圣”。但实际上,他们不过是普通的诗歌创作者罢了。诗歌的本质在于言志,也就是表达人的想法,再辅以一定的格式和规则。只要掌握了这些要点,每个人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诗人。当然,作为一名优秀的诗人,还需要具备鉴赏诗歌的能力,而郦波无疑在这方面表现出色,他深受读者的喜爱与敬重。

有一次,郦波要参加一个会议,临行前他特意叮嘱家里的保姆别忘了给君子兰浇水。可当他会议结束回到家时,却发现君子兰枯萎了。原来是保姆不仅给花浇了水,还把它搬到太阳底下晒,结果导致君子兰被晒死了。他的妻子见状,想责备保姆几句,却被郦波制止了。他认为是自己没有把养花的方法详细地告知保姆,这不能怪保姆,是自己考虑不周。仔细想想,保姆其实已经非常尽职尽责了,她不仅浇了水,还想着让花晒太阳,只是因为不了解花的习性,才好心办了坏事。
郦教授自幼性格调皮,小时候的他怀揣着一个大侠梦,渴望能够行走江湖、仗剑天涯。然而,成年后的他却投身于教育事业,成为了一名文人。但即便如此,他在业余时间依旧坚持刻苦练习武术,这一练就是二十多年,并且还在高校武术比赛中两次荣获冠军。由此可见,郦教授可谓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从他的诗作中,我们也能感受到那股如同驰骋疆场的大将军般的远大心胸和豪迈气概。在大学期间,他更是热爱读书,四年时间里阅读了一千多本书,平均每年阅读250多本,几乎每三天就能读完两本书。这样的阅读量堪称废寝忘食,也足以证明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郦波老师还为自己打造了一件独特的兵器——一枝内藏利剑的铜箫,怀揣着它,他渴望去游历天下。他一直追求着亲近自然和读书的生活方式,参加工作后,业余时间大多泡在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类书籍。而且,他的借书量在整个图书馆的借阅数据中名列前茅,由此可见,郦老师是一个勤奋好学、知识渊博的人。
对于爱情,郦老师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或许每一位诗人在心中拥有美好的诗情画意的同时,也会期待拥有一段幸福美满的爱情。郦波老师认为,最好的爱情并非是双方眼睛紧紧盯着对方,而是两个人能够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成为彼此理解、包容、有韧度、有张力的伴侣,当双方的价值观产生共鸣时,便是幸福的模样。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志同道合、彼此尊重、甘愿付出、同甘共苦。这样的爱情观既传统又充满正能量。他还形象地比喻,男人就像女人手中的风筝,天空是风筝的归宿,而事业则是男人的天空。如果女人不放手让男人去拼搏,男人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在爱情中,女人要学会收放自如,倘若将男人始终紧紧牵在手中,一旦爱情出现危机,难以掌控局面的往往是女人。

郦波老师的这些爱情观是他在研究文学和历史人物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以说是一种真理。他被人们称为江南才子,同时也是一位网红学者,他的爱情生活甜蜜幸福,婚姻家庭美满和谐,婚后还育有一子。他不仅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影响着儿子,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还通过各种平台,让更多的人重温经典,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激励大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最近,郦波老师创作了一首诗:“碧水行舟知水深,山摩万仞也登临。世间见惯风云事,不问荣枯问寸心。”这首诗的含义是,当我们经历了许多事情后,就会明白其中的曲折与坎坷,即便面对再大的困难,也应该勇往直前。在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要做到问心无愧。这首诗韵味十足,意境深远。读诗不能仅仅局限于字面意思,而要透过诗意去体会其中的言外之意,这样就能感受到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郦老师的诗就如同他本人一样,别有一番风味。
文/家奴
#情感点评大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