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海外华人华侨的安全问题始终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近年来,南非针对华人华侨的绑架、抢劫等恶性刑事案件频繁发生,其恶劣程度令人忧心。仅仅从2015年底到2016年3月这段时间,南非就接连发生了六起中国公民被绑架的案件,这一系列事件无疑给在南非的华人华侨群体带来了极大的恐慌和不安。
据中新社2月25日消息,依据中国驻南非使馆警务组提供的信息,中南两国警方于2月25日上午成功解救了2月22日晚在约堡被绑架的5名中国籍公民。这一成功解救行动无疑是令人欣慰的,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南非治安形势的严峻性。
当目睹南非排外暴行愈演愈烈的现状时,人们不由自主地会想起他们的国父——曼德拉。
曼德拉在全球政治舞台上堪称独一无二的存在,他是全球所有国家都认同的政治家。无论是以英国、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为首的五大理事国,还是八强国,亦或是像古巴、委内瑞拉、日本、朝鲜等众多国家,都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
曼德拉更是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界限,成为唯一一个能让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君主封建制阵营等不同体制国家都认可的人物。
在曼德拉的一生中,获得的重要荣誉多达一百余个。像诺贝尔和平奖这类极具分量的奖项,更是数不胜数。
他还是北京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获得者,担任剑桥大学的荣誉教授、美国哈佛大学的荣誉博士、俄国莫斯科大学的荣誉教授,以及法国巴黎几所大学的终生名誉教授。甚至连查韦斯等曾被某些人称为“独裁”的领导者,都称赞他是伟大的人。在阿拉伯世界,他同样拥有无上的光荣。
1992年10月5日,北京大学授予曼德拉名誉法学博士学位,这一举措也彰显了他在国际上的崇高地位。
曼德拉突破了宗教、意识形态、国家、人种等诸多限制,赢得了所有人的高度赞誉,几乎所有的荣耀都汇聚到了他一人身上。
就连中国的乐队都创作了著名的《光辉岁月》来歌颂曼德拉。在全球几乎所有国家的世界史教材中,一旦提及非洲,必然会谈到曼德拉,满是各种歌颂之词。
要知道,就连耶稣都难以做到被全球所有人歌颂,而曼德拉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不过,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关于曼德拉的一些事实。
1990年2月11日,在国内外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南非当局被迫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这一压力主要源于南非边界战争之后,南非面临着巨大的外部压力,几乎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而且当时南非已经启动了核武计划,五大理事国集体对南非施加了强大的压力,这种外部压力大到几乎可以压垮任何一个国家。
当时的南非,由于核武计划,在外交上逐渐陷入孤立。而在国内,黑人运动组织遍布各地,这些组织受到全球各种人权基金的支持,在全国范围内不断闹事,流血冲突频繁上演。
到了八十年代末期,苏联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这也给南非带来了新的压力。国际社会要求南非释放“非法关押”的政治犯。南非执政者戴克拉克在巨大的压力下,最终决定释放政治犯。在这些遭受叛国罪处罚的人中,有一个人出狱后受到了空前的欢迎,出狱当日,欢迎他的人数多达12万,这个人就是曼德拉。
曼德拉11日出狱后,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他的巡演之旅。人权、自由成为他演讲的核心主题。除了当时正在经历动荡、面临解体的苏联没有参与之外,四大国均从不同角度对曼德拉提供了支援。
仅仅一个月后,曼德拉就成为了南非政局中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当时的南非,因为核武问题、南非边境战争等,陷入了国际孤立的困境。然而,国际社会对曼德拉的评价却出奇地一致,高度赞扬他。
南非是以金融、工业为发展先锋的国家,国际孤立使得南非的经济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在南非国内,许多人都渴望能有一个突破口,而此时的曼德拉仿佛就是那个理想的选择。
曼德拉出狱时,整个西方世界甚至包括中国都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他的政治影响力也由此迅速提升。
1994年4月,曼德拉当选为南非总统。随后,他废除了《班图斯坦法案》,西方国家将其称为《种族隔离法案》,但对于《班图斯坦法案》的具体内容,却鲜有人深入了解。
总之,曼德拉废除该条款后,黑人获得了解放。同年八月,曼德拉为了世界和平,宣布放弃南非核武计划,并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拆除了核武装置,将其交予联合国五大理事国。
欧美国家多年来一直通过制裁甚至热战争的方式逼迫南非放弃核武计划,但南非始终不屈服。然而,曼德拉上台后仅用两个月时间就拆除了核武,这让美国都感到十分惊讶,也因此更加积极地支持曼德拉。
全球对曼德拉的赞美达到了第二个高潮,曼德拉自己也十分享受这份殊荣。1991年9月,西方记者采访曼德拉,询问他如何处理在南非的无国籍黑人(主要是附近国家偷渡而来的黑人)。曼德拉微笑着发表了著名的“自由的精神”演说,其核心内容为:“人生而追求自由,自由的国家不会拒绝追求自由的人民。”次日,布尔人政府一直不肯承认、并持续驱逐的无国籍黑户们,全部获得了南非国籍,而且该法案并未明确实施期限。
这一消息让莫桑比克、坦桑尼亚、纳米比亚、博茨瓦纳等国家试图偷渡到南非的黑人兴奋不已,他们纷纷涌入南非,并都获得了国籍。
“自由的精神”演说成为了曼德拉的标志性演讲之一,并被收录在他所著的《争取世界自由宣言》中。
更为惊人的是,曼德拉打破了布尔人在第一次布尔战争中为南非构建的贸易壁垒,以及在第二次布尔人战争中形成的金融壁垒。
1995年,对于南非来说,仿佛是末日的开端。
在监狱中度过了几十年的曼德拉,出狱后仅仅三年,就仿佛突然具备了治理国家的能力。换作普通人,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来重新融入社会,但曼德拉却迅速投入到执政工作中。
出狱后,曼德拉几乎夸下了各种海口。当选总统后,他废除了《班图斯坦法案》,放弃了“南非核武计划”,随后便宣称要治理好国家。
当时的南非,在非洲大陆的贸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几乎处于碾压级别的优势。外国资本和货物进入南非需要缴纳高额的关税,因此四大强国一直试图说服南非放弃贸易壁垒。
曼德拉简单地表示:那就进行自由贸易吧!
当时,中国正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市场,南非的这一举措让中国十分欣喜。温州人、潮汕人兴奋至极,甚至将远洋渔船都用来装载货物,运往南非进行倾销。美国人更是积极响应,迅速调集大型轮船,几万吨几万吨地往南非运送货物。
中美两国均为制造业大国,在1995年之前,中国与南非的贸易规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南非的工业较为发达,甚至还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但曼德拉上台后,中国在南非的贸易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这种增长态势一直持续到曼德拉下台。同时,南非也成为了中国对非贸易中最大的贸易伙伴。
中美两个制造业大国的货物大量倾销到南非,导致南非本土制造业面临日益艰难的处境。许多布尔人商人无奈之下,只能卖掉工厂,移居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而他们留下的厂房,则成为了中美两国争抢的对象,毕竟是“白捡”的机会,谁都不想错过。
德国在两德合并几年后,看到了南非的商机,也迅速加入其中,分得了一杯羹。南非的制造业几乎被中美德三国挤压得毫无喘息之机。
由于制造业难以维持,布尔商人们纷纷离开南非。而以英美法为代表的专业放贷款国家则表示,南非以前不民主,设置金融壁垒进行封锁,而西方倡导的是自由市场。
曼德拉没有深入思考欧美所谓“自由市场”的局限性,大手一挥,决定开放金融业。
这使得南非瞬间成为了一块诱人的“肥肉”。欧美资本集团迅速涌入南非,中国也不甘落后,中信托等企业纷纷参股南非的银行和金融企业。
以腾讯公司为例,腾讯公司50%的股份由南非米拉德国际控股集团公司(简称MIH集团)控股,而MIH集团是Naspers Limitedj集团(简称NL)的全资子公司。NL公司由南非标准银行控股,而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份由中国工商银行控股,另一部分股份由CTI公司参股37%,NL集团CTI金融集团公司则由中信托控股,并且在SLC公司中有中远洋公司参股。
由于南非开放了金融业,中信托等企业抓住了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
最终,中国国资控制的南非金融企业(如银行、金融公司、证券公司、控股公司等)多达数百家,其规模仅次于英美国家的控制规模。
南非的制造业和金融业瞬间被击垮。布尔人通过战争捍卫了多年的本土制造业,仅一年时间就消失殆尽;布尔人用百年时间打造的南非金融体系,几个月内就分崩离析。这样的速度堪称商业经典案例,让人见识到了“效率”的可怕。
南非本土的制造业主们叫苦不迭,他们要求南非提高关税,保护民族企业。曼德拉也认为有道理,但中美德三个制造业强国却表示需要商量一下。
就在这个关键时期,国际环保组织找上门来。他们告诉曼德拉,南非已经是发达的国家,应该重视环境保护,强调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并展示了欧美国家青山绿水的案例。曼德拉深受触动,发表演说称,人民应该生活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之间,政府应该为人民谋取福利。
南非群众对此欢呼雀跃,于是南非的去工业化进程就此开启。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什么是去工业化:去工业化是指国家在行政上不再对制造业给予优待,例如在税收、贷款等方面不再对制造业进行减免或补偿,让制造业完全参与自由市场竞争,以达到消除高污染、高密集产业的目的。这是一种高风险的治理模式,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就像美国的匹兹堡、南非的约翰内斯堡、美国的底特律、埃及的开罗等城市,一旦制造业失控,就会走向衰落。欲知后续详情,请关注下篇内容。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