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完成这首歌曲后,彭湃准备在遛马店售卖吉他。8月的最后一天,他将歌曲发布在了网上。随后,歌曲在网络走红,彭湃的名字,第一次被数以万计的人知道了。一切,都是那么的“有心花开和无心插柳”。但不管是失意还是高兴,彭湃对音乐的喜爱,始终是发自肺腑的。
彭湃出生于1998年,在柘城县的大新镇。像所有乡下的孩子一样,如果想走出故乡走向更远的地方,唯有拼命的学习和考大学。至于音乐这种艺术,不是他们这些农村的孩子,所能奢望的。高中以前,彭湃没有音乐梦,甚至也没有其他理想。他一度浑浑噩噩,从小学来到了初中。后来,彭湃火急火燎进了一所技校。
很长一段时间,他知道自己成绩并不好。因此,努力学习再考学这条路,似乎对他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后来,彭湃也进入了柘城县第二高中。那时候他的成绩很差,全年级的倒数排名榜上,他时常上榜。
改变,发生在高二第一学期后的元旦晚会。学生们自己组织演唱活动,有人唱歌,有人跳舞,也有人弹吉他。彭湃就是在那个晚上,被吉他的声音吸引了。他也想买一把,可不敢跟爸妈要钱。那时,彭湃身上只有200块。钱不够,有的50,有的10块,他就跟同学借钱。凑齐了350块,彭湃买了一把最便宜的吉他。他不敢拿回家,平时就把吉他藏在宿舍。
后来因为想学琴,他狠心跟家里要,又和同学借了700块。当时,家里每个月给他的生活费是400块。他花200,省下200还债。有一段时间,他从不吃晚饭,省下的饭钱,就用来还债了。借钱学乐器,在老师看来,完全是“不务正业”。好在,彭湃的班主任陈老师,也不是那种循规蹈矩的人。老师允许他学吉他有自己的爱好,但前提是,要把成绩搞上去,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
陈老师甚至跟彭湃约定,只要你的名次能够进到全班前几名,以后每周的阅读和自习课,都能成为他的学习音乐时间。为了学吉他,彭湃也开始在功课上拼命。他天天学习到半夜,第二天凌晨四点多就又起床学习。从高二下学期开始,彭湃的成绩就上来了。最好的一次考试,他进入了全年级前二十名,在班里则进入了前五名。陈老师也兑现了承诺,允许彭湃在阅读课上去学吉他。
成绩上来后,高三时彭湃的学业也没有落下。就在高三那年,整个柘城县有了第一支校园乐队,彭湃就是乐队成员。他参加了当年高考。考完试的第二天,彭湃背着吉他、拖着行李、挟着一床被子,从柘城坐车去了郑州。在郑州二七塔附近的乐器一条街,彭湃开始打工。期间,他收到了高考分数,成绩过了二本线,他被黄河学院录取。
两个月后,彭湃离开郑州,南下遛马店。大学生涯从此开始。彭湃一边上学,一边在遛马店卖吉他。卖吉他除了为了学习音乐,也为了上大学交学费和生活费。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彭湃再也没有向家里伸手要过钱。第一他想锻炼自己,第二,因为学习音乐,家里觉得他在不务正业。这种情况下,彭湃觉得,一切都得自己扛起来。
有一回,他装上三轮,走街串巷卖洗衣粉。车里还放着一个和老师借的音响,一边卖洗衣粉,一边唱歌。既为了赚钱,也为了燃烧自己。一天下来,彭湃卖了七八十七块。后来,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家里人。父母也终于渐渐明白了儿子为了理想的付出。从那之后,家里不再干涉他的选择。有了家人的支持,他学习起来的动力就更足了。
2018年,彭湃大二。他在遛马店遇到了一个场子,老板一天给他200块。这也算是彭湃,第一次靠唱歌和音乐去赚钱。刚开始,他满心喜悦。每晚演出时的观众虽然不多,可彭湃也很知足。毕竟,遛马店是个小地方。有钱赚,有人听自己唱歌,彭湃一度很开心。
转变就发生在某歌手来演出的时候。接下来,就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悬殊的工资对比,给了彭湃很大的刺激。乐队的键盘手看出了彭湃的心思,当时就安慰他:人家是原创歌曲,并且出名了。键盘手的意思,无非是让彭湃把心态放平一些。毕竟,他的音乐之路才刚刚开始。
但是演出后,漫步在学校的林药路上,彭湃的内心却有着不一样的想法。他觉得自己的音乐之路,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与其选择一条充满荆棘根本就行不通的路,不如早点收手。所以在8月份的那个晚上,彭湃的真实想法是,将音乐梦从内心剔除。不过,在回归现实之前,彭湃还是觉得,应该最后再写一首歌,算是给音乐梦画上一个句号。
于是,旋律开始在大脑中回响。一首《写给黄河》,就在他的倔强、悲愤、自傲、绝望中诞生了。这是彭湃的绝笔之作,但是歌曲发到网上之后,却成了听众对彭湃认识的开端。听众不知道他是谁,也不知道他来自哪里,更不知道他的歌到底想表达什么。但是,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的内容,都引起了大量而广泛的共鸣。
很快,这首歌像病毒一般,开始在年轻群体中广为传播。歌曲在网络平台的播放量,很快过百万、千万甚至上亿。原本是一首告别之作,却未曾想到,就这样毫无征兆地走红了。始料未及的彭湃,在当时除了激动,再也找不到别的形容词去表达自己的内心了。情况发生了逆转,彭湃自然就不会离开了。
接下来半年左右的时间,彭湃一口气写了14首原创歌曲。与此同时,《写给黄河》在年轻人群体中继续流传,很多人也试图去寻找这首歌背后的故事。有传言说,大学生活开始后,彭湃在校园里,遇到了一位高自己两届的学姐。面对这个来自云南的学姐,彭湃心动了。接下来的情况,就跟所有的爱情故事一样。两个人慢慢走到了一起。
有了梦,有了爱情,彭湃一度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不过,随着学姐即将毕业,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就成了摆在两个人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学姐最终的选择是离开,前往远方。这就意味着,两个人的关系,也无可避免的要走向分手的地步。学姐离开后,彭湃很痛苦。他把更多的痛苦砸在了自己身上。
彭湃认为,正是因为自己不够强大,最终才未能留住心爱的人。于是,彭湃试图开始创业。哪怕艰难和失败在前面等着自己,他也不害怕。他最害怕的,还是珍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份柔软。害怕以后再也见不到她。然而,害怕还是渐渐变成了现实。自从她走后,从此再无学姐的任何消息。彭湃只能把学姐藏起来,不再轻易去回忆。
后来,因为演出会的那次被刺激,心灰意冷的他,再次回想起过去和她在一起的一幕幕场景。所有的情感,几乎在同一时刻涌上心头。最终,他用一种近乎爆发了的态度,创作了《写给黄河》。歌走红了,因为那里边饱含着他的真情实感。但是,歌曲中表达的思想,实际上是彭湃自己过往生活的写照。换句话说,当听众一遍又一遍去听这首歌,就是在帮彭湃在回忆过去,也可以说是在持续唤醒他内心深处的思念。
世间的事就是如此的奇怪,明明写的是自己的痛苦,却能以爆炸的态势出现。但这也好说明,人们内心深处的很多痛苦,实际上是相通的。毕竟,听歌产生共鸣的人,很可能最初连彭湃是谁都不知道。无论如何,凭借这首歌,彭湃接下来的人生道路就大不相同了。
2020年,彭湃参加综艺节目。一首《你是人间四月天》,播放量再次在网络平台过10亿大关。而毕业后的彭湃,自然也成为了黄河学院的先驱。在学校的帮助和保护下,还在2019年,彭湃的个人音乐工作室就创立了。也是在这一年,他举办了全国性的巡演。郑州、北京、天津、石家庄等24座城市,是彭湃看着中国地图,一个一个找出来的。彭湃说,他想通过第一次的巡演去锻炼自己。
随后,他又登上北京卫视的《跨界歌王》。彭湃的音乐之旅,从此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不过,就在彭湃渐渐走红之际,也伴随着很多的争议。最大的争议,莫过于抄袭。有人在网上公开表示,说彭湃的《你是人间四月天》,抄袭了另外一首歌曲《一世长安》。而且,早在2019年初,相关抄袭的争议就已经在流传了。甚至还有人说,对于抄袭争议,彭湃曾经在网上有过回应,但隔天,他又把回应删除了。抄袭的争议,发生在2019年巡演演唱之前。
除此之外,也有人从内涵方面批评他。有人说他的歌曲空洞,纯粹是无病呻吟。花100块去看他的演唱会,完全是在浪费时间。也有了解内情的人批评,说他嘴上声声要做音乐,实际上是想赚钱想疯了。通过校友和粉丝群体,给他的音乐专辑买单。而且,又频繁通过自己的网络大号,推广电商平台的商品。
2019年,他还试图在黄河学院开设实体店。最后,似乎是校友的人,对他的评价也不高。从客观的角度去看,非科班出身的彭湃,歌曲的走红,本来就有一定的偶然性。在这种局面下,出现各种各样的争议并不奇怪。其次,彭湃现在还年轻,且音乐之旅也是刚刚起步。对他来说,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而消除争议最好的方式,就是用作品说话。换句话说,他究竟是音乐界的好苗子,还是像很多网友说的那样不堪,一切都还没有定论,一切都要看他接下来的作品才行。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