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地方,钉镫房有着各地独特的风俗。今天就来聊聊过去那种充满传统韵味的钉镫房。过去,由于人烟稀少,像我们那队也就五六户人家,到了八十年代发展到七十多户人家,再到现在的四五十户人家。
过去的钉镫房,都是摆桌酒筵请邻里的人来钉,由老先生主持。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增添喜庆和人气,有着人气旺百邪不侵的意思;另一方面,它可不像现在人简单一钉了事,其中可是有讲究的。
钉镫房大多是平镫和晚镫。虽说三天不分大小,但自家的镫大的都不会参与,只有小孩子跟着热闹钉镫。而且,钉得厉害的大多是外姓之间互钉。我记得小时候,都是由一个主持人来把控局面,钉镫房分文镫、武镫、素镫、楔镫。具体该怎么进行由主持人说了算,但你出的节目必须有一套说辞。
文镫呢,是出怪诗让新人接着说,有楔词、素词,君子动口不动手,但新人必须配合。武镫则是新人一方不配合时,新灯由同龄人控制,新镫由七八岁、十几岁的小男孩控制。主持人说个“压”,十几个小孩压在新镫身上,不过都是大些的把岁数小的推倒在新镫身上,这是有讲究的,不允许十五六岁以上的人干这事,主持人说个“停”,小孩子们就都站起来。再问新镫是要文镫还是武镫,新镫绝大多数会选文镫。
再说说楔镫。简单介绍一两个,比如抽金签。用红米粒子捏住新镫至腋领口,签子塞进领口里面,再把粒子捏紧,让新灯把签子拿出来,主持人跟着喊:“一抓金,二抓银!”还有掇金豆,把新镫腰用红米捏紧,拿几粒黄豆放到裤子后面,拍到后背衣服里面,每掇出来一个主持人喊:“一掇富贵根,掇两个出来跟着喊龙蟠呈瑞,掇八个出来就喊七星八斗!”那时候小,记不太清了,但这些都是无伤大雅的,有主持人指挥,图的就是一个“钉”字,可不像现在都是简单一钉。
八十年代初,没什么文化活动,钉镫房全对的小孩和小青年都会去,那时候很喜庆热闹。当然,也有钉的时间太长的情况。记得赵家的新郎被钉得太过份,来年刘家的新郎结婚时,被赵家狠狠的报复了一次,记得把刘家的新郎都压闷了。第三个晚上新郎躺在老嫂嫂床上,被我们七八个小孩子从被窝里拽出来。到第四天赵家又带着三十多个小孩去钉镫房,老把盘说:“这都过去三天了谁家还兴再钉?”带队的主持人说:“规矩可以改改,咱们再钉三天。”把一屋子人都逗乐了,到现在刘家的新郎都成笑柄了,一开玩笑就是:“新郎来咱们再钉三天!”幸亏老把盘把这事化解了,当时就让家里赶紧做菜,摆酒筵拉住那几个年级大的喝酒才算完事。
九十年代已经没人去钉镫房了,都是去坐坐就走了。现在更是冷清,一方面是农村没闲人,小孩子们都玩手机、看电视,压根没人去。去年邻居家娶媳妇,晚上特意叫七八个人去他家喝酒,也没人去钉。新时代,新时尚,旧风俗都已经消散了,但也失去了过去热热闹闹的喜庆场面。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