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英勇无畏、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杰出将领,赖毅将军便是其中一位。他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也是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让我们一同走进赖毅将军的故事,去探寻他那光辉而伟大的人生历程。
赖毅将军原名赖玉生,1903 年 7 月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思村乡陈子湾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一出生便命运多舛,面临被抛弃的厄运,好在被附近福寿村的贫苦农民赖保寿抱回收养。赖保寿自身条件艰苦,娶不起妻子,也请不起奶妈,只能用做长工挣来的钱,将小赖毅寄养在一位好心大嫂家中。
五六岁时,深受“无妇不成家”观念影响的赖保寿,担心儿子将来娶不上媳妇,便把同样贫困的妹妹家的女儿领来做童养媳。这对年幼的未婚小夫妻住在伯父家的楼房底下,每日不是上山砍柴,就是跟着大人学习编斗笠。赖毅 10 岁时,一边为富农家放牛,一边到村里免费的小学断断续续读了两个半年的书。然而,12 岁时,因家境过于贫寒,他不得不辍学,到附近的造纸厂打工维持生计。
1924 年冬,赖毅积极投身革命活动,参加了由国民党左派领导的纸工同业会,并加入了国民党组织,担任思村区分部组织委员。1925 年冬,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 年 8 月,北伐军来到平江,赖毅毅然参加北伐军,被分配到第四军补充团当士兵。他先后参加了攻打汀泗桥、贺胜桥战斗以及武昌战斗。进驻武昌后,通过考试,他被选入团支部士兵宣传队担任宣传员。但由于看不惯长官任意打骂士兵、无端体罚的恶劣行为,1927 年春,他愤然离队回到家乡。
赖毅回乡后,当地有关组织为他恢复了国民党党籍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籍,并让他担任福寿乡脱离生产的农民自卫队队长。他积极发动劳苦群众,多次开展反对贪官污吏、地主豪绅的斗争。“马日事变”后,赖毅遭到国民党反动当局的通缉,被迫潜往江西省修水县。在那里,他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等合编的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特务连当了一名战士。填写入伍登记表时,他将名字改为“赖毅”,以此表明自己要做一个义无反顾、刚强坚韧的革命者的决心。
1927 年 9 月初,准备秋收起义时,赖毅所在的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整编为第一团,他被分配到二连当班长。秋收起义受挫后,部队中弥漫着消沉的情绪,许多人纷纷离队。有人劝赖毅也离开,但他坚定地决心跟着部队走。就在他为革命前途担忧时,毛泽东来到了第一团,让他心中燃起了希望之火。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率部上井冈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部队行进至永新三湾时,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改编决定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以增强部队的战斗力,并要求各连党代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士兵中发展一批工农骨干分子入党。在离开三湾的行军路上,毛泽东和各连党代表利用休息时间与战士谈心,进行共产主义信念和革命前途教育,从中物色、考察积极分子,赖毅便是被考察者之一。10 月 13 日,部队到达酃县(今炎陵县)水口休整。第二天晚上,在水口一个大祠堂的阁楼上,由毛泽东亲自主持“水口建党”,赖毅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支部建在连上”时,由毛泽东主持入党仪式发展的第一批 6 名中共党员之一。宣誓入党不久,赖毅便跟随毛泽东向井冈山进军,参与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在井冈山,赖毅始终牢记毛泽东提出的红军三大任务: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政权。他跟着毛泽东学会了做群众工作。1928 年 1 月,工农革命军来到大坑小集镇,赖毅带领全班战士冲进一户土豪家,看到房里堆满了各种年货,光泡在茶油里的腊肉、腊鸭、腊鱼就有几大缸,与穷苦百姓阴暗潮湿的破房和无粮过年的凄惨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他立刻让战士们把土豪家的年货和粮食都搬出来,分给穷苦农民。
部队攻克遂川县城后,土豪劣绅逃跑了,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受反动派的恐吓和欺骗也离开了家,街上冷冷清清,只有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赖毅带着战士们挨家挨户做宣传工作,并把没收土豪劣绅的财物送给他们。见老人们不敢收,他便学习毛泽东的宣传方法,叫战士拿来一把筷子,先拿出一根让老人折,老人轻易就折断了。接着又把一把筷子交给老人,老人用尽全身力气也折不断。赖毅趁机因势利导地说:“老人家,就像折筷子一样,只要我们穷人团结起来,就不怕土豪劣绅,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老人们听后豁然开朗,纷纷把家人喊回来,热情接待革命军战士。不久,赖毅升任排长。8 月底,他参加黄洋界保卫战,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斗奇迹。12 月上旬,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主力从湘鄂赣边区到达宁冈与红四军会师后,红五军中的同乡带来了让赖毅悲痛欲绝的消息——他的亲人都被反革命势力杀害。
1929 年 1 月,赖毅随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4 月,他担任红四军第三纵队司令部副官处副官,参与创建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2 月,他作为党代表之一,参加了在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会前,毛泽东亲自找赖毅谈话,了解部队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这让他加深了对毛泽东无产阶级建军路线的理解。在会上,他坚决拥护毛泽东提出的红军必须置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原则,以及红军必须实行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必须肃清单纯军事观点和极端民主化等错误思想的主张。之后,赖毅先后担任红十二军第一纵队司令部副官主任、纵队教导队政委、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政治部政训队队长兼俱乐部主任等职。1931 年 12 月,他任红五军团第四十四师五团步兵连连长兼政委,第一三一团政委。
1932 年 11 月,赖毅进入瑞金红军学校上级干部队政治班学习。不久,他带病参加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委财政部组织的筹款工作,圆满完成了领导交给的任务。1933 年夏,他担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总没收征集委员会主任兼总金库主任。11 月,任红三军团第五师第十四团政委,参加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 年春,他任福建军区第三军分区政委,不久又兼任军分区司令员。
在指挥反“围剿”作战中,赖毅对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领导者实行的“处处设防、节节抵抗”的战略越来越感到不妥。他以电报形式向上级建议:“改变死守一地的所谓‘寸土必守’的方针,将部队深入到敌后去开展游击战争,这样既能避免自己天天挨打,又可在敌后发动广大群众,扩大政治影响,还能解决部队的给养问题。”然而,他却被有关方面领导以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退却逃跑”错误为名,调任某新兵团政委。尽管“毫无思想准备”,但他还是愉快地接受了新的工作。
10 月上旬,赖毅参加长征,担任第一野战纵队(军委纵队)三梯队中共总支书记。12 月,任中革军委警卫营政委,他与营长杨梅生一起,千方百计做好安全警卫工作。1935 年 6 月中央红军和第四方面军会师后,8 月中共中央为迅速脱离张国焘企图分裂红军危害党中央的险境,率红一、红三军先行北上。此时,赖毅和杨梅生正奉命率营部及 3 个连担任警戒任务,未能及时随军委机关北上。根据上级指示,他们随红四方面军南下,部队被改编为红三十二军第一 0 八团,杨梅生任团长,赖毅任政委。
10 月,由于红三十二军指战员对张国焘推行的错误路线进行抵制,赖毅被张国焘采取“挖墙角”的办法,调任中共川康省委组织部部长,开始从事地方工作。1936 年春,他又先后被调任川康省苏维埃政府财政厅长、红四方面军总供给部会计处处长、中共金川省委宣传部部长、中华苏维埃西北联邦政府财政部部长、中华苏维埃“波巴伊德瓦”少数民族中央政府财政部顾问和中共川康省委党校教员等职。在短短八九个月内,他被连续调动了 8 次职务。10 月,红四、红二方面军分别在甘肃会宁城和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后,赖毅得以重返部队,任红四方面军直属队政治处主任。11 月,调回中革军委直属队,任政治处副主任。1937 年 1 月,他进入抗大第二期第二队学习。
1937 年 9 月,赖毅担任中央军委第四局干部科科长,中央军委后方留守处主任兼政治处主任。1939 年 11 月,任中央军委副官处处长。赖毅渴望到抗日战争第一线战斗,经再三请求,组织上决定派他到在豫皖苏边区开展抗日斗争的新四军第六支队工作。1940 年 2 月,他从延安到达新四军第六支队司令部驻地皖北涡阳新兴集,任第六支队政治部副主任。6 月,任八路军第四纵队第六旅政委。
1941 年 1 月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赖毅任新四军第四师十二旅政委。不久,面对日伪顽军的夹击,特别是国民党顽军的大规模“摩擦”行动,赖毅和旅其他领导根据师首长的部署,切实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带领指战员奋勇拼杀,苦战 3 个月,会同兄弟部队基本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向西防御和“阻止反共军东进苏北和北上山东”的战略任务。5 月,奉命向皖东北地区作战略转移。
1941 年 6 月,第四师整编,撤销第十二旅建制,赖毅改任师政治部副主任。11 月,淮北军区成立,他担任军区司令员。1942 年 11 月,新四军第四师兼淮北军区,赖毅调任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兼淮北军区第二军分区(路西军分区)政委。他与滕海清旅长率部参加了淮北抗日根据地 33 天反“扫荡”战斗,与兄弟部队密切配合,参战 30 余次,共歼日伪军 700 余人,沉重打击了“扫荡”的日伪军。1943 年 3 月中旬,他和滕海清率部参加山子头反顽战役。1944 年 3 月,率部参加反日伪军对淮北根据地“蚕食”的春季攻势,3 个月中,与兄弟部队密切配合共拔除日伪军据点 50 处,歼灭日伪军 5000 余人,为之后新四军第四师挺进路西开辟了道路。
1944 年 8 月,在彭雪枫师长的率领下,赖毅和滕海清率部挺进津浦路西恢复路西抗日根据地。第十一旅担任主攻首战小朱庄,多路突入庄内后,经过 3 小时激烈巷战,将顽军大部歼灭。残部从东南角突围逃跑时,被第四师骑兵团杀伤一部,余部投降。此战击毙顽军纵队司令王传绶以下 350 余人,俘副司令以下 1000 余人,缴获机枪近 40 挺、步枪 900 支,打开了西进豫皖苏的大门。在整个进军津浦路西战斗中,与滕海清指挥所部与第九旅、骑兵团协同作战,共歼日伪顽军 13000 余人(含起义投诚),拔除日伪军据点 30 多个,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和顽军的进攻,控制了东起津浦路、西至商(丘)亳(县)公路、北至陇海铁路、南至涡河的广大地区,基本上恢复了原有的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