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已然盛大开幕,中国体育健儿再度踏上征程,他们怀揣着为祖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在赛场上奋力拼搏。此情此景,不禁让人回忆起49年前那场令人热血沸腾的奥运决赛。
1972年9月10日,夜晚11点45分,奥运会男篮决赛在慕尼黑的奥林匹克体育馆准时拉开帷幕。对阵双方是美国队和苏联队。
当时的美国队已经蝉联了7届奥运会的冠军,就像一个横亘在奥林匹斯山上的神话,江湖人称“独孤求败”。甚至决赛的时间都是为了迁就美国观众的观赛体验,而定在了午夜时分。
有一部俄罗斯2017年上映的影片《慕尼黑绝杀》,完美地重现了比赛的过程(不过只是过程,人物和情节都有所改动,这一点后文会详细说明)。
比赛开始后,苏联队针对美国队队员身高体壮的特点,采取了灵活的穿插战术,一路领先,一度领先10分之巨。然而,在美国队的顽强反击下,半场结束时,两队差距已经缩小到5分(苏联26 - 21美国)。
趁着两队中场休息,在此插播一段广告!
1972年奥运会的举办地是联邦德国的慕尼黑,这是德国继1936年柏林奥运会后第二次举办奥运会。联邦德国方面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力图与上一次纳粹阴影下的奥运会做一次彻底的切割,特意提出了“快乐奥运”的口号。然而,很不幸,奥运村里混入了恐怖分子。
名为“黑色九月”的恐怖分子来自巴勒斯坦,据事后策划者的供述,其目的是为了抗议联邦德国当局只邀请了以色列的运动员而没有邀请巴勒斯坦运动员参加奥运会。
9月5日凌晨,8名恐怖分子潜入奥运村的以色列运动员宿舍。虽然被他们控制的人员故意将他们带到了举重组和摔跤运动员居住的1号楼,但血肉之躯终究敌不过荷枪实弹的恐怖分子,运动员们被控制了起来。
奥运村进了恐怖分子,还掌握了人质,主办国警方迅速与恐怖分子进行了接触,并将恐怖分子提出释放100多名巴勒斯坦囚徒的要求转达给了以色列政府。但是,以色列政府以“绝不和恐怖分子谈判”为由加以拒绝。同时,以色列政府提出派遣以色列特情人员赴德解救人员的请求,也因为联邦德国“不允许外国人携带枪支入境”的理由而未能实施。
恐怖分子见以色列不肯就范,最后要求由联邦德国政府提供飞往埃及的飞机。然而,埃及拒绝接纳恐怖分子,但德国警方并没有告知对方,准备将计就计,在机场实施突击行动。
很可惜,由于缺乏应对经验,最后的突击没能解救出人质,事件造成总共11名以色列运动员死亡,击毙5名、抓获了3名恐怖分子,1名德国警察殉职。
这3名恐怖分子最后辗转飞往利比亚,在机场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
然而,以色列愤起即发起全球追杀令,最终以牙还牙击毙了11名参与策划和行动的“黑色九月”组织的成员,告慰了运动员的在天之灵。
这就是奥运史上惨痛的慕尼黑人质事件,奥运会的本意是和平,在古代,当希腊奥林匹斯山上燃起圣火的时候,全希腊的战士都会放下武器,通过身体的竞技去展现人类的极限,也通过竞技来解决争端。然而,在神圣的五环下,在“安全”的奥运村里却发生了这一幕血雨腥风的惨剧,不得不说是全人类的耻辱,奥林匹斯山的诸神也为之落泪。
好了,中场休息结束,让我们再次回到赛场!——转得有点突兀啊!
下半场,美苏两队继续鏖战,比分交替上升,场上对抗越来越激烈,终场前10秒,苏联依旧以49 - 48领先1分。
这时,美国队攻到苏联篮下,苏联队队员犯规,美国获得罚球的机会。美国队两罚两中,以50 - 49反超,而时间只剩下最后的3秒钟!
3秒钟能做什么?刷视频可能都不算有效观看,但这3秒钟却永载青史!
按规则,由苏联队队员从底线开球,但球刚出手,就响起了终场哨声,而计时器上明明显示还有1秒钟的时间!
经过苏联领队的交涉,裁判宣布比赛尚未结束,时间重新回到最后3秒!
正在庆祝的美国队队员虽然不高兴,但还是不情愿地回到场地内继续比赛。
重新发球的苏联队将球传到中场,但远投未中,终场哨声再次响起,美国队队员再次欢呼起来。而苏联领队再次跑到裁判席提出抗议,因为计时器上显示的时间却阴差阳错地从53秒开始,到50秒结束,虽然补了3秒,但不符合规则,要求重新回到最后3秒。
裁判当然予以拒绝,这时体育馆内已经喧闹了起来,美国队开始庆祝他们第8个奥运冠军。
然而,这时一个关键的人物伸出了3根手指,说:篮球是一项绅士的运动,苏联应该公平地得到最后3秒钟!
他是谁啊?
他叫沃尔特·施莱耶——国际篮联的秘书长——电影里说他是“世界上最懂篮球”的人。
确实如此,沃尔特·施莱耶是英国人,生于1909年,曾经在美国上过学,上学时接触并爱上了篮球这项运动,并终生致力于篮球的推广。1936年起,篮球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正是源自沃尔特·施莱耶的不懈努力。他长期担任国际篮联的秘书长之职,主持编纂的《国际篮球规则》简直就是篮球界的《圣经》,所以电影里说他是“世界上最懂篮球”的人,实至名归。1975年,我国恢复了国际篮联的合法席位后,他还曾来我国进行过访问。
正是因为施莱耶先生在现场的表态,比赛再次回到距离终场还有“3秒钟”的状态。美国队也不得不再次回到赛场上。
据说事后施莱耶曾经承认:他当时觉得没有人能在这3秒钟里扭转乾坤,美国夺冠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但是,一生讲究原则和秩序的他,认为苏联理应拥有打完最后3秒的权利。
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苏联教练吸取了上一个3秒失利的教训,要求前锋亚历山大·别拉诺夫前插篮下,接到发出的球后完成最后的投篮。最终,别拉诺夫做到了,他在2名美国队队员的包夹下顺利地接到传球,一记跳投,篮球伴随着终场哨声应声入网,51 - 50!苏联终于战胜了不可一世的美国队,成为了奥运会的冠军!
刹那间,体育馆再次变成了欢呼的海洋,只是这次欢呼者换成了苏联队!
美国队当即向裁判委员会提出申诉,当时的裁判委员会有5位裁判组成,这5位裁判分别来自乌拉圭、波兰、古巴、意大利和波多黎各。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