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军地空导弹作战的历史长河中,岳振华无疑是一位备受瞩目的英雄人物。长久以来,关于他的军衔晋升情况存在诸多说法,其中“全世界唯一的大校营长”这一表述流传甚广。然而,事实究竟如何呢?当我们深入探寻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结合亲历者的回忆,会发现一些与普遍认知不同的细节。
当下,绝大多数介绍空军地空导弹第二营击落U - 2作战的书籍和文章众口一词,认为由于连续击落三架U - 2高空侦察机,第二营营长岳振华每击落一架U - 2便晋升一级军衔,从而成为全世界唯一的大校营长。但常言道,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广为流传的说法有时也可能是以讹传讹。
除导弹营指战员外,786厂的王桂寿同志从打第一架U - 2开始,多次参与作战,还结识了营长岳振华以及许多相关领导。王桂寿同志十分肯定地表示,不应称岳振华是全世界唯一的大校营长。在击落第三架U - 2前,岳振华已升任上校副师长兼参谋长。击落第三架U - 2后,岳振华晋升为大校,彼时担任副师长兼参谋长。
王桂寿同志在786厂工作了近三十年。786厂是国家在“一五”期间建设的研制生产雷达的大型军工单位,属于当时156项大型工程之一。该厂研制生产了地空导弹制导雷达等多种型号、不同用途的雷达,是我国极为重要的雷达研制生产基地之一。1960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视察时,赞誉786厂是国家的金豆子,全国就这一家。
一、保驾护航便衣队,长空霹雳惊天雷
自1959年起,786厂组建了负责雷达检修的机构。大约在1961年,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按照思想正、作风硬、技术精的标准,在全单位七八千人中秘密挑选了25人,负责对786厂生产装备部队的雷达进行检修工作。每5人编成一组,王桂寿同志被编在第三组,负责雷达的汽油发电机的检修。这些人平时分散在各个部门,有任务时迅速召集集中,出发执行雷达检修任务。这5个雷达检修组不仅要承担和平时期定期与不定期的雷达检修任务,还要随时准备上战场,承担战时雷达抢修任务。每个参加雷达检修保障的同志都深知肩上责任重大,纷纷写下保证,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要把秘密带进棺材里。
2008年4月15日上午,王桂寿同志透露,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自己作为786厂派出的雷达检修人员,曾多次配属地空导弹营参加伏击U - 2高空侦察机的作战行动。当时纪律极为严格,连部队的番号都不能打听。每次一接到通知就出发,到了部队才知道是配属部队参加伏击U - 2高空侦察机的作战。
U - 2是美国第一种战略高空侦察机,绰号“Dragon Lady蛟龙夫人”。它装有73 - B巨型航空摄影机,在2万米高空拍摄照片,可供判读的横向范围达150公里。其照相清晰度极高,在1.8万米高度,地面人员的活动能清晰显示;若在9千米以下,地面人员所看报纸的标题经放大也可看到。此外,飞机还装备了十分先进的电子侦察系统。它航程达7200公里以上,飞行速度快,飞行高度一般在2万米以上,极限高度可达22870米以上。因此,当时我军装备的歼6型歼击机、59式100毫米高射炮等装备对U - 2只能望空兴叹。U - 2高空侦察机也成为美国在冷战时期,尤其是高精度侦察卫星广泛使用之前,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侦察活动的最重要机型之一。我国台湾地区从美国获得了U - 2高空侦察机,抽调王牌飞行员组建代号“黑猫中队”(对外称“高空气象侦查研究组”)的第35飞行中队,专门对大陆重要目标实施侦察。美国通过与台湾地区的情报共享机制,借机了解掌握我军以及苏联的雷达频率和防空作战规律。许多驾驶U - 2高空侦察机对大陆进行侦察的飞行员都受到蒋介石、蒋经国等人的接见和嘉奖。
1957年,台湾飞机多次偷入大陆沿海重要城市和内地,空投了大批反动传单和“慰问品”,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但当时对窜入内地的美蒋飞机均未能将其击落。12月18日,毛泽东主席在副总参谋长陈赓1957年12月9日关于台湾飞机侵入大陆活动情况和加强内地防空作战部署给彭德怀并中共中央军委的报告上批示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非常必要。请你督促空军全力以赴,务歼入侵之敌”。随后,我方迅速从苏联进口了C - 75“伏尔加”(萨姆 - Ⅱ)地空导弹系统。1958年10月6日,中国空军地空导弹兵第一营正式成立。此后,先后组建了五个地空导弹营,代号543部队,各营称为高射炮兵独立第X营,番号空军高炮独立第四师,实际全部装备地空导弹。
1957年10月15日,我国与苏联签订《苏联在火箭和航空等新技术方面提供援助中国的协定》,苏方将在1957~1961五年间,向中国提供P - 1近程地地导弹、C - 2飞航式岸舰导弹、C - 75(SAM - 2)地空导弹和K - 5M空空导弹4型导弹装备和技术资料。地空导弹是苏方在5年内向中国提供的4型导弹中的第三型,代号“543”。因此,相应的地空导弹部队就被称为“543”部队。
198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闪光的箭》,以及2017年播映的空军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出品的电视连续剧《绝秘543》基本反映了导弹部队的作战情况。但对情况的描述仍有所欠缺。基于保密原因,对786厂等单位的贡献并未提及。而且,毕竟属于艺术作品,一些内容也明显与真实的历史事实不符。当然,作为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允许进行艺术加工。由于保密原因,许多事实本身就不为人知。即便在许多纪实性的纪录片中,对导弹营以外的其他单位的贡献往往绝口不提,或者简单介绍,或者由于分工不同,介绍的情况也不够全面。例如,2010年,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采访原786厂副总工程师王越;2016年,中央电视台第九套播放的四集电视纪录片《角逐超高空》,介绍采访西安某军工厂副总工程师实际就是原786厂副总工程师张锡熊,介绍了一些当年为击落U - 2研制制导雷达的情况。
1958年11月23号,苏制装备秘密运抵中国。苏联派出一个营的人员采用一对一教学的方法,培训我方一个营即第一营的官兵,经苏方同意,其他第二、第三营的连以上干部也一同参加培训。1958年12月26日,正式组建地空导弹第二营,岳振华少校任营长。1959年10月7日,地空导弹第二营在北京通县击落一架美蒋RB - 57D高空侦察机,创造了世界防空史上第一次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的记录。1959年10月14日,营长岳振华晋升中校军衔。
美蒋方面改派更先进的U - 2高空侦察机对大陆实施侦察活动。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投入使用至今,U - 2总共被击落了七架,其中五架是被中国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击落,俘获飞行员两名。中国是全世界击落U - 2最多的国家,这一记录至今仍未被打破。
据王桂寿同志回忆,U - 2多次对大陆进行侦察活动,但击落U - 2的难度相当大,我方也多次作战失利。1962年1月13日,U - 2首次对大陆实施侦察。1962年9月9日,中国地空导弹部队在江西南昌附近首次击落美制U - 2高空侦察机。飞行员陈怀身中弹片,跳伞着地后,经抢救无效于10月2日丧命。新华社第二天就发了消息:“美制蒋匪帮U - 2型高空侦察机,于9日上午窜扰至华东地区上空,被我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击落。”战后,第二营记集体一等功,全体晋升一级。1962年9月,岳振华晋升上校军衔。
1962年9月15日,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岳振华营长,并宣布:“你功劳是最大的,军委已经决定要给你记功,今后要再接再厉,只要打下一架来,就给你加一颗星。”因此,导弹部队以及其他直接配属导弹部队参战人员中,普遍都知道,毛主席说过,以后每打下一架U—2,加一颗豆豆。
U - 2高空侦察机被击落不久,外交部长陈毅元帅召开了一次记者招待会,本来和空军没有关系。但一位外国记者突然问道:“不知道中方是以什么方式击落美制台湾空军U - 2型战斗机的。”实际上,陈毅在周恩来办公室里,第一时间就知道,地空导弹第二营用地空导弹击落了U - 2。而且,周恩来总理也很高兴,带着陈毅到北京饭店吃了一顿烤鸭,庆贺作战胜利。见陈毅不吭声,外国记者继续追问:“具体是用什么武器击落的,是导弹吗?”陈毅元帅举起右手,向上一指,做了一个向上捅的姿势,笑着说:“我们是用竹竿把敌机捅下来的。”
美国人通过收集我方雷达电子信号,反向分析,以及从阿拉伯国家购买一套苏制萨姆 - Ⅱ地空导弹系统加以分析等方式,破解了“红旗”制导雷达的秘密。他们在U - 2上加装了针对我方导弹制导站的电子侦察预警系统,我方称其为“12系统”。击落首架U - 2后不久,U - 2多次窜犯大陆并成功绕离我军地空导弹的伏击圈。由于尚不了解“12系统”的情况,电子反侦察难以实施。不过,经过分析发现,U - 2一旦发现被我方制导雷达盯上的20秒钟以后,就会发出警报,从而改变航线,摆脱我方打击范围。分析查找出原因后,我方采取了压缩雷达开机时间等战术打法措施,实施近快战法。同时,786厂党委集中技术人员的智慧,提出了一个“移花接木”的方案,即在空导弹的制导站上加装一套炮瞄站的收发系统,用于迷惑敌机。一旦敌机进入导弹打击范围,立即启动“红旗”地空导弹制导站,迅速发射导弹击落敌机,使敌机失掉及时逃脱的时间。经过反复论证,这一方案得到上级批准:可以试试。研制改进生产都以打破常规的战时速度进行。很快生产出一套改进型产品。然而,未经定型,无法验收,更谈不上交付部队。所幸上级听说试制出一套产品,指示:武器是用来作战的。产品能不能定型,要看它管不管用。既然造出来了,拉出去试试!把飞机打下来了,不就是定型了嘛!于是,786厂改装的红旗制导站便送交部队,接受实战检验定型。
而且,仅有的这一套新装备也配属给了有实战击落U - 2战绩的第二营。有关人员心里都是七上八下,既盼望着敌机出现,又担心改装后的装备贻误战机。
1963年11月1日,在江西上饶广丰县万罗山地区,使用786厂生产的炮瞄雷达(单位内部称为“一号产品”)探测跟踪目标,等U - 2进入我方导弹射击范围以内,制导站突然开机,对空发射导弹,从发射到击落U - 2,仅用8秒钟。这次作战不仅又一次击落U - 2,还俘虏了国民党空军少校飞行员叶常棣。很快,中央广播电台和各大报纸报道:我防空部队在华东某地上空击落美帝U - 2飞机一架。几天后,一封加密电报电告786厂,表扬786厂产品首战成功!
而且,在飞机残骸中缴获了美制“12系统”。我方很快摸清了“12系统”的技术特征,找出了破敌之道,于是,“15号产品”应运而生。四机部王诤部长指示45天必须完成“15号产品”。这是当时最紧急、最机密、最重要的一项任务。经过有关人员的奋战,终于如期完成任务。最令人振奋的是,15号产品装备部队不久,旗开得胜,1964年7月7日,在福建漳州击落第三架U - 2。12次驾驶U - 2窜入大陆,4次受到蒋介石接见,被吹嘘为“空中飞虎”、“共军有飞弹,打不着我”的中校飞行员李南屏当场毙命。至此,地空导弹第二营连续击落三架U - 2。加上击落RB - 57D侦察机,统称为四战四捷。
由于,1959年10月7日,击落RB - 57D高空侦察机,在全世界首开地空导弹击落敌机的先例。以后,又连续击落两架U - 2高空侦察机。1964年6月6日,第二营被国防部授予“英雄营”荣誉称号,全营官兵每人荣立一等功。1964年7月,击落第三架U - 2后不久,岳振华晋升大校。
2023年3月24日,在南通第四人民医院病床上,王桂寿同志回忆,有一次,在江西击落一架U - 2以后,返回北京,在某部礼堂,王桂寿同志和第二营指战员受到了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罗瑞卿总参谋长、王诤部长以及一些大将、上将等领导人的接见。周总理说,毛主席正在疗养,所以,这次没有来看望同志们,委托周总理代表他来看望大家,向同志们致以热烈祝贺。其他领导同志也先后讲话,向全体参战人员表示祝贺。
在配属导弹营作战过程中,王桂寿同志认识了岳振华营长。岳振华显然知道王桂寿同志这些人承担的任务,对王桂寿同志说,雷达是千里眼,要看得清,看得远,关键时刻不出故障,还要依靠你们。有你们跟着部队一起行动,我们就不担心了。王桂寿同志回答,请放心,保证不拖部队后腿。
事实上,在导弹部队打U - 2的大约上百次作战行动中,由于事前反复精心检修保养检测,并且实施伴随保障,从来没有发生过因为雷达检修不到位而出现故障影响作战的情况。
吸取连续被击落三架U - 2的教训,国民党空军在U - 2飞机上又加装了回答式干扰系统,同时还加装了红外线照相设备,开始夜间出动,频频对大陆实施侦察活动。由于U - 2飞机施放欺骗回答式干扰,使我军导弹部队发射的3发导弹全部脱靶。当时,每脱靶一枚地空导弹,就意味着损失相当于一架米格 - 15歼击机的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