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传统农历中,有许多特殊的日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意义。农历二月十五,又被叫做二月半,它可是正月十五之后新春的第二个月圆之夜,有着好事成双的美好寓意。在这一天,有着众多饶有趣味的民俗和禁忌,下面就为大家一一介绍。
传说中,农历二月十五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盘日,简称为佛涅盘日,也被称作“佛灭日”“大恶之日”。
相传释迦牟尼本名为乔达摩·悉达多,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也就是如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净饭王的太子。关于他的出生时间存在不少争议,一般认为和春秋时期的孔子处于相近的时代。传说他在29岁(也有说法是19岁)时,因感慨人世中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毅然出家修行。
“释迦牟尼”是梵语“Sakyamuni”的音译,其中“释迦”是古印度一个部落的名称,意思是“能”;“牟尼”可翻译为“文”,这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包含着“仁、儒、寂默、忍”等含义。
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后,释迦牟尼受到佛教徒的崇拜。关于他一生的重要时间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 四月初八,是佛诞日,也被叫做浴佛节;
2. 二月初八日,是释迦牟尼佛出家日;
3. 腊月初八日,是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4. 二月十五日,是释迦牟尼佛涅槃日。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也被称作老聃,他可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老子》(又称《道德经》)的作者。传说他诞生于西周末武丁朝庚辰二月二十五日卯时,出生时毛发皆白,所以被人们称为老子。
老子的思想与黄帝思想并称,经庄子传承,世称“黄老之学”,它与儒家、后人的佛家思想共同构成了传统“儒释道”思想文化的核心。
东汉时期道教兴起,老子被尊称为“太上老君”,道教认为老子一气化三清,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东汉桓帝将老子“神化”,在宫中设立了黄老、浮屠之祠,把佛教与道教教主一同进行祭祀。
到了唐代,李渊出于统治需求,大力推广、神化老子。唐高宗时,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唐玄宗开元年间,把老子诞辰二月十五定为“玄元节”,天宝年间,更是将这天定为全国性的法定节假日。
“花朝节”,也就是百花生日,俗称“花神节”,它有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等四个不同的节庆时间。
花朝节与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立夏、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并称为民间岁时八节。
“花朝节”处于阳春二月,此时春意盎然,正是踏青的好时候,而且其日期会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
春秋时期的《陶朱公书》记载,二月十二是百花生日,如果这一天天气晴朗无雨,那么这一年就会百花盛开、五谷丰登。
晋代的周处在《风土记》中提到,浙江当地的老百姓每年以春天正中间的二月十五作为花朝节。
由于地域温差和气候不同,到了清代,北方一般把二月十五日当作花晨,南方则以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
仲春有“花朝”之庆,仲秋有“赏月”之俗,春花秋月的节庆习俗便由此而来。
二月十五日,信徒祭祀教主是很自然的事情,而民俗则更具生活气息。这一天前后的习俗大多与“春花”有关,比如进行插花布置、种植花卉和盆景、举办插花进酒活动、制作百花饼、蒸花糕、赏红、挑菜(挖野菜)等。
春到花朝染碧丛,枝梢剪彩袅东风。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
彭大翼的《山堂肆考》中有记载,武则天喜爱花卉,而且有个特别的喜好,每年都会在二月十五“花朝节”这天游览上林苑,让宫女采集百花,和糯米一起捣碎,制成百花糕,赏赐给群臣。这种花糕既有鲜花的浓郁香气,又有谷物的芬芳,深受群臣喜爱,后来流传到民间,就成了春日里的美食。
(作者:张宏峰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 山东省民俗学会会员)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