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声这个传统艺术领域,师承辈分一直是极为重要的文化特色,演员们见面时的称呼往往就暗藏着辈分关系。就拿一代相声大师侯宝林来说,他是宝字辈,而天津的马三立是寿字辈,侯宝林每次见到马三立都毕恭毕敬地称呼“三叔”。在照相时,马三立坐着,侯宝林只能站在一旁。这种严格遵循辈分的现象在天津相声演员群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对于那些师承关系不清晰的相声演员,业内通常会采取模糊处理的方式。像相声界中师承饱受质疑的杨少华,其实从同行几位名家对他的称呼里就能窥知一二。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大众对相声文化的关注度日益提高,相声演员的师承辈分等话题也时常引发热议。了解这些背后的故事,能让我们更深入地感受相声这门传统艺术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声界对于辈分的讲究十分严格,甚至有相声演员宣称:衡量一个相声演员师承的唯一标准就是“摆知”。虽说这话略显绝对,但也足以体现出相声师承辈分所具有的强烈仪式感。一个人的辈分可不是随便一句话就能确定下来的。比如天津相声演员姜宝林,上世纪80年代,他曾被马三立口盟收徒,然而同行们对此并不认可。姜宝林自己也不敢以宝字辈自居,他的徒弟裘英俊更是低调,在称呼许多名家时,都用“先生”,而非按照辈分来称呼。这足以说明,在相声界,得到大家认可的师承辈分才是被真正尊重的。
杨少华一直以宝字辈自居,可他的师承辈分并未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甚至有人坚称他是“海青”(即没有正式师承的相声演员)。上世纪40年代,在启明茶社老板常连安的引荐下,杨少华打算拜师郭荣启。当时郭荣启正在启明茶社演出,而且他还是常家的姑爷,便答应了此事。按照当时相声界拜师的规矩,拜师需要“摆知”,而这笔费用得由徒弟承担。对于杨少华来说,能拜郭荣启这样的大名家为师,无疑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无奈他家境贫寒,拿不出这笔钱,“摆知”之事便被无限期搁置,这也成了他师承不被承认的一个重要原因。
实际上,杨少华也没跟郭荣启学过多少东西。郭荣启先生对相声艺术的要求极为苛刻,而杨少华因家境贫寒,没多少精力去扎实地学习相声技艺,只想着尽快挣钱,说相声也是自成一派的野路子,和郭荣启的风格截然不同。解放后,杨少华连养活孩子、维持家庭生计都成问题,更无暇在三节两寿时去看望师父。所以,对于杨少华,师父郭荣启既不明确承认他的徒弟身份,也不予以否认。师父都持这样的态度,难怪杨少华的师承会遭到他人质疑。
杨少华一直以宝字辈的身份与同行交流,比如见到侯宝林时称呼对方为师哥。但在相声界并非所有人都这么看。文字辈相声演员苏文茂,就一直直呼杨少华的名字“少华”。要知道,苏文茂向来尊师重教,他称呼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常宝丰都为“九叔”。在一次访谈中,杨议谈到自己没法拜师,还开玩笑说要是拜师,岂不是要向苏文茂喊师哥。话刚说完,就遭到苏文茂徒弟刘俊杰的回怼:“你敢。”这足以看出,在苏文茂师徒眼中,杨少华的宝字辈身份并不被认可。
文字辈的李伯祥在谈及杨少华时,称其为“杨先生”,而非“师叔”。宝字辈的马志明曾与杨少华合作过,他在称呼杨少华时同样用的是“杨先生”,而非“师兄”或“师哥”。要知道,马志明称呼侯宝林大师可是“师哥”。马志明这样的称呼方式,似乎也表明他并不承认杨少华的师承辈分。坊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杨少华的儿子杨议曾想拜师马志明,却被马志明回怼:“收了你不就连你爸爸也认了。”这从侧面反映出,杨少华的师承辈分问题在相声界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