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人口数据引发了广泛关注。数据显示,这一年全年出生人口为956万,而死亡人口达到1041万,人口净增长呈现负数,为 - 85万,自然增长率降至 - 0.6‰。要知道,人口数据是反映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关乎着劳动力市场的供需,还对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等多方面有着深远影响。此次数据的公布,无疑为我们了解当下中国人口形势提供了关键信息。
对比2021年我国人口数据,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有1062万人,死亡人口是1014万人,自然增长率为0.34‰。由此可见,短短一年时间,人口增长态势发生了明显变化。
到2022年末,中国总人口约14.1亿,与印度的人口总量基本持平。有专家预测,中国人口世界第一的地位很快会被印度取代。这一变化意味着全球人口格局将迎来新的调整,也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自然灾害以来,2022年出生人口首次降至1000万以下。再加上世纪疫情的影响,导致死亡人口有所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由正转负。这一转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中国人口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曾经实行的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其正反两方面的效果逐渐显现出来。一方面,中国人口进入了负增长时代。60、70后由于年龄等因素想生却往往力不从心,而80、90后则因为各种原因不愿生、不敢生。另一方面,中国人口男女比例逐渐趋于国际社会公认的102~107:1的理想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当前,国家实行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胎的计划生育政策。自2012年以来,单独二胎、全面二胎、全面三胎政策依次推进实施,这些政策的出台顺应了公众的生育需求。然而,实际效果却远远不及预期。
追根溯源,年轻一代深受计划生育时代广泛宣传的少生优育思想的影响,这种观念在他们脑海中烙印太深,导致他们主观上不愿生育。同时,他们又面临着就业、住房、教育、医疗这四座大山的重压,客观上不敢生育。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解决问题要从根源入手。同样,要解决人口负增长这一社会问题,也必须从上述两个深层次根源出发。
首先,应该全面放开生育政策,让有生育意愿的家庭想生就能生、能生就可以生、符合条件的应生尽生,给予民众充分的生育自由选择权。
其次,要摒弃计划生育的传统思维,积极引导年轻人早生多生。在全社会大力传递生育是对家族繁衍和民族壮大的责任与担当的思想,营造良好的生育氛围。
最后,还需要出台一系列鼓励生育的配套政策。激励措施的力度要足够大,应以彻底打消人们对于养育孩子的大部分顾虑为标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小打小闹。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1、生育补贴。国家可以参照基本生活、教育费支出标准,为每个孩子支付从出生至成人或完成学业期间的生活、教育补贴,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2、给予生育妇女就业帮助。孩子三岁前,可将生育妇女视同上班;生育三个孩子及以上的母亲,可直接视同就业,给予基本工资和五险一金,保障生育妇女的就业权益。
3、普及高等教育。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储备人才。
4、未成年儿童或在读大学生研究生实行公费医疗。降低家庭的医疗支出压力,让家长能够更加安心地养育孩子。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