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市下关区,有一座极具历史韵味的码头——中山码头,它不仅是南京市历史最为悠久的码头之一,更是南京目前唯一留存的轮渡码头。这座码头承载着千年的时光印记,其历史可追溯至东晋时期。那时,为了满足军事需求,在老虎山一带建立了名为白石步的军用码头,这便是中山码头最早的雏形。而现代意义上的轮渡运输,则要等到清末宣统二年(1910 年)。当时,随着津浦铁路的贯通,浦口市场局在民间进行筹资,开办了从下关至浦口的航线,被称为“关浦线”。到了民国 2 年,津浦铁路局成立轮埠事务所,接管了轮渡业务,自此,轮渡事业转入国营。
中山码头这一名字的由来,与伟大的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紧密相连。1925 年 3 月 12 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不幸病逝,他的灵柩暂时安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等待南京陵寝建成后再进行安葬。为了确保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能够顺利开展,南京国民政府做出决定,在下关江边建设一座码头,专门用于迎接先生的灵柩。新码头于 1928 年 8 月 8 日顺利竣工,并被命名为津浦铁路首都码头。1929 年 5 月 26 日,先生的灵柩从北平沿着津浦铁路南运,于 5 月 28 日抵达南京浦口火车站。随后,灵柩从浦口码头登上渡轮,在军舰的护送下,缓缓渡过长江,最终抵达下关码头,并经由挹江门进入南京城。奉安大典举行之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灵柩所经过的地方都被冠以“中山”之名,像中山门、中山桥、中山路等,而灵柩登陆的下关码头也被正式定名为中山码头,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在过去,随着南京经济的逐渐复苏,中山码头作为当时渡江的唯一通道,运输状况十分繁忙。在高峰期的时候,每天的航班大约能达到 150 班次。然而,1968 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使得轮渡的过江需求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中山码头的客流量也随之迅速下降。特别是在 2004 年,南京北站(也就是浦口火车站)再次停办客运业务,轮渡过江的需求进一步减少。不过,即便如此,中山码头依然是南京市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之一,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长江大桥和隧道的不断建设,中山码头的重要性逐渐降低。但在 80 年代初期,它再度迎来了生机。当时,南京市政府计划将中山码头纳入“南京滨江休闲区”的改造范畴,旨在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于是,中山码头周边陆续建设了休闲公园、游艇码头、音乐喷泉等一系列项目,摇身一变成为了南京市民休闲娱乐的新去处。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中山码头也在持续进行更新改造。如今,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购物、餐饮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来到中山码头的游客,既可以前往码头陈列馆参观,深入了解南京渡江战役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能够搭乘轮渡,穿梭于长江两岸,亲身感受长江的波澜壮阔以及南京的繁华景象;还可以在休闲公园内悠然散步、尽情游玩,欣赏精彩的音乐喷泉表演。
总之,中山码头作为南京历史悠久的码头之一,它宛如一位无声的见证者,见证了南京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成为了南京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