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在中华文化的浩瀚长河中,“缶”这个字蕴含着独特的意义。不少人会好奇,缶的意思究竟是什么呢?“缶”作为一个古老的汉字,它有着丰富的内涵。从其起源和发展来看,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与用途。它既可能代表着一种器物,也可能在特定语境中有别样的指代。深入探究“缶”的意思,不仅能让我们了解这个字本身,更能透过它一窥古代社会的生活风貌与文化传统。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揭开“缶”的神秘面纱。
1、缶,汉语二级字,读作缶(fǒu),亦作缻,按《说文解字》解释:“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鼔之以节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次提到击缶。
2、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午”字,即“杵”。下面是“缶”的本体。“杵”是棒子,可用来制坯。“缶”又是秦乐器,“杵”可以敲击成曲。本义:瓦器,圆腹小口,用以盛酒浆等;
3、盛酒浆的瓦器。大腹小口,有盖。也有铜制的。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