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这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值得我们深入探寻其生平。他出生于1891年,成长于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家庭。早年留学美国,师从杜威,深受实用主义哲学影响。回国后,胡适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凭借犀利的文笔和先进的思想,成为运动的领军人物。他在文学、哲学、史学等诸多领域都有卓越贡献,倡导白话文写作,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其一生历经多个时代的变迁,始终保持着对学术和社会进步的执着追求,留下了丰富的著作和深刻的思想遗产。
1、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籍贯安徽省绩溪县,生于江苏省松江府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2、宣统二年(1910年),赴美国康乃尔大学留学,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民国六年(1917年),回国受聘北京大学教授。民国七年(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民国八年(1919年),出版论著《中国哲学史大纲》。民国九年(1920年)2月,出版白话诗集《尝试集》。民国十一年(1922年),任《国学季刊》杂志编辑,创办《努力周报》杂志。民国十七年(1928年),出版论著《白话文学史》。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被聘为全国财政委员会委员,创办《独立评论》杂志。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被聘为农村复兴委员会委员。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当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民国二十七至三十一年(1938—1942年),出任驻美大使。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