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重耳,这位春秋时期的风云人物,其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不仅精彩纷呈,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重耳历经十九年的流亡生涯,遭遇无数艰难险阻,却始终坚守信念,最终成功复国,成就霸业。当我们深入探究晋文公重耳的原文内容,能看到他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在抉择前审时度势。这些故事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出诸多人生哲理。那么,晋文公重耳的故事究竟能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寻其背后所蕴藏的智慧。
1、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应当重诺守信,知恩图报,言出必行。
2、原文内容: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文公守诺重信,另一方面也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他看出不能和楚军硬碰,退避三舍也是为了避开楚军的锐气。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