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作为茅盾的经典之作,描绘了上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复杂画卷。故事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核心,展示了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下,中国民族工业的艰难处境。吴荪甫野心勃勃,试图建立他的“双桥王国”,大力发展企业并吞并小厂。然而,他不仅要应对买办赵伯韬的金融狙击,还要面对工人罢工、农民反抗等问题。在多方势力的交织与博弈中,吴荪甫的事业逐渐走向末路。《子夜》通过这一系列故事,深刻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矛盾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困境,生动展现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与经济格局,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的文学巨著。
1、《子夜》的舞台设置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上海。作家并没有截取某条小巷或某个街角,而是从居高俯视的视角,整体展示这座现代都市的方方面面。
2、资本家的豪奢客厅、夜总会的光怪陆离、工厂里错综复杂的斗争、证券市场上声嘶力竭的火并,以及诗人、教授们的高谈阔论、太太小姐们的伤心爱情,都被组合到《子夜》的情节里。同时,作家又通过一些细节,侧面点染了农村的情景和正发生的中原的战争,更加扩大了作品的生活容量,从而实现了他所设定的意图。“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使一九三零年动荡的中国得以全面的表现。”当然,茅盾的“大规模”“全面”描写,并不是把各个生活片断随意拼帖在一起。
他精心结构,细密布局,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事业兴衰史与性格发展史,牵动其它多重线索,从而使全篇既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场景,又沿着一个意义指向纵深推进。
最终以吴荪甫的悲剧,象征性地暗示了作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理性认识:“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