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这句经典名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当下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其最早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所著的《范增论》,原文为“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苏轼借这句话强调事物的衰败往往是自身先出现问题,才会引发外在的不良现象。此观点以自然之理类比人事,从自然物质腐朽生虫的常见现象,揭示出做人、处事、治国等方面的道理,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被提及和解读。下面,就让我们深入探寻这句名言背后更多的内涵。
1、出处:语本《荀子·劝学》“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2、宋·苏轼《范增论》:“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3、《东游记》三九回:“世有一语说得好:‘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4、解释:东西必定自身先腐烂了,然后才生蛆虫。比喻内部先有弱点或腐败,坏事或奸邪就容易发生滋长。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