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明朝的首都有着独特的变迁历程,这也引发了众多人的好奇:明朝的首都叫什么?实际上,明朝不同时期首都的称谓有所不同。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府,也就是如今的南京,此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明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平,并将其改名为北京,自此北京成为明朝的政治中心,见证了明朝数百年的辉煌与沉浮。深入探究明朝首都的相关知识,能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1、明朝的首都开始是南京,后来改为北京。明朝首都朱元璋时期是现在的南极(应天府),后明成祖朱棣北上迁都,改国都为北京(顺天府)。
2、明太祖朱元璋在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1368年1月23日),在应天府登基即位,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是为“明太祖”。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
3、明成登记后祖十分重视经营北方,加之自己兴起于北平,明成祖在南京即位后,于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设行在六部,增设北京周围卫所,逐渐建立起北方新的政治、军事中心。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开始了营建北京天寿山长陵,以示立足北方的决心。与此同时,争取与蒙古族建立友好关系。鞑靼、瓦剌各部先后接受明政府封号。永乐八年(1410年)至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亲自率兵五次北征,巩固了北部边防。永乐十四年(1416年)开工修建北京宫殿也就是紫禁城(但后来部分宫殿被李自成放火烧毁,清初又重新修复)。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南京为陪都。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