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着许多充满智慧与谋略的故事,“隔岸观火”便是其中之一。这个富有深意的故事蕴含着独特的处事哲学和战略思维。“隔岸观火”并非简单地站在对岸观望火势,它背后有着复杂的背景和精彩的情节。那么,隔岸观火的故事究竟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段历史,探寻其中的奥秘,感受古人在复杂局势中运用智慧巧妙应对的魅力,领略这一经典故事所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1、隔岸观火的故事:东汉末年,袁绍兵败身亡,几个儿子为争夺权力互相争斗,曹操决定击败袁氏兄弟。袁尚、袁熙兄弟投奔乌桓,曹操向乌桓进兵,击败乌桓,袁氏兄弟又去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曹营诸将向曹操进言,要一鼓作气,平复辽东,捉拿二袁。曹操哈哈大笑说:“你等勿动,公孙康自会将二袁的头送上门来的”。于是下令班师,转回许昌,静观辽东局势。公孙康听说二袁归降,心有疑虑。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夺取辽东的野心,现在二袁兵败,如丧家之犬,无处存身,投奔辽东实为迫不得已。公孙康如收留二袁,必有后患,再者,收容二袁,肯定得罪势力强大的曹操。但他又考虑,如果曹操进攻辽东,只得收留二袁,共同抵御曹操。当他探听到曹操已经转回许昌,并无进攻辽东之意时,认为收容二袁有害无益。于是预设伏兵,召见二袁,一举擒拿,割下首级,派人送到曹操营中。曹操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向来俱怕袁氏吞并他,二袁上门,必定猜疑,如果我们急于用兵,反会促成他们合力抗拒。我们退兵,他们肯定会自相火并。看看结果,果然不出我料!
2、隔岸观火,汉语成语,拼音gé àn guān huǒ ,隔着河看失火。比喻置身事外,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救助,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