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在日常生活与科学研究中,“磁性”是一个常被提及的概念,但很多人或许并不清楚它的确切含义。磁性指的是物质能够产生磁场并对铁、镍、钴等金属表现出吸引或排斥作用的特性。从微观角度看,磁性源于原子中电子的运动和自旋。具有磁性的物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间的相互作用就产生了磁力。了解磁性,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指南针为何能指示方向、磁铁为何能吸附物品等常见现象,也对研究电磁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1、磁性是指矿物受外磁场吸引或排斥的现象。在一般情况下,矿物受磁场排斥的力量非常微弱。因此在鉴定、分选和一般研究矿物时所指的磁性,主要指矿物受外磁场吸引的性质。
2、早在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就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第一次揭示了磁与电存在着联系,从而把电学和磁学联系起来。为了解释永磁和磁化现象,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安培认为,任何物质的分子中都存在着环形电流,称为分子电流,而分子电流相当一个基元磁体。当物质在宏观上不存在磁性时,这些分子电流做的取向是无规则的,它们对外界所产生的磁效应互相抵消,故使整个物体不显磁性。在外磁场作用下,等效于基元磁体的各个分子电流将倾向于沿外磁场方向取向,而使物体显示磁性。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