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血杜鹃,它不仅是文学作品中富有浪漫与哀愁色彩的意象,更是一种独特的自然存在。在自然领域,啼血杜鹃可能指杜鹃花的一种,其花色鲜艳如血,宛如啼血之状,有着极高的观赏价值。而在文化层面,它常与哀怨、悲愁等情感紧密相连,传说中杜鹃鸟日夜啼叫直至口吐鲜血,染红了杜鹃花,由此衍生出诸多动人的故事与诗词。啼血杜鹃究竟还有哪些奥秘?它背后又承载着怎样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自然知识呢?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
1、相传有一位蜀国的皇帝杜宇,很爱百姓。死后灵魂变为一只杜鹃鸟,每年春季,飞来唤醒百姓“快快布谷!快快布谷!”嘴巴啼得流血,滴滴鲜血洒在大地,染红了漫山的杜鹃花。
2、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3、据《蜀王本纪》载,杜宇是天降贤王,他“从天堕止朱提(四川山名)”“自立为蜀王,号日望帝”。“望帝以鳖灵为相。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日开明帝。”“望帝去时,子规鸣,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望帝,杜宇也。”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