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流传千年的俗语时常被人们提及,可真正知晓其准确含义的人或许并不多。在传统观念里,很多人简单地将其理解为没有子嗣便是最大的不孝。然而,这种解读可能有失偏颇。这句古语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时代背景。探究其真正含义,不仅能让我们更精准地理解古人的思想观念,也有助于我们在当代社会中重新审视孝道的价值与意义。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句古语背后的神秘面纱。
1、无后为大的前一句是不孝有三。
2、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原典出处是《孟子·离娄上》,上下文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人们对于“无后”的解释有几种完全不同的说法。
3、实际上这句话的正确解释应该是:不孝的表现很多,但其中以不尽后辈的本分为最。传说时代中中华民族的领导者先贤舜在娶妻的时候没有实现向父母进行汇报,这一做法被视为是没有做到一个后辈应有的本分。但实际上舜娶妻是在尧考察了舜的德行后决定把女儿嫁给他的,而在这之前,舜的父母对舜很是不好,即便是尧上门提亲或者舜向父母禀告,也并没有什么意义。所以舜虽然没有预先禀告,但在有德行的君子眼中,舜的做法还是和向父母事先禀告了是一样的。明乎于此,我们就知道了先辈们说这段话的意义。她们并不是肤浅地把是否生育子女与儿女孝顺与否联系起来,而是鼓励和规劝后辈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有一个做晚辈应有的样子。推己及人,使得社会中每一个人尽到本分,做到自己该做的事情。这样才能达到一个儒家理想中的美好和谐的社会状况。断章取义是做学问的第一大忌,长期以来中国人对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误解就是一个极其“经典”的反例。希望大家也能以此为戒,在读书阅世中懂得追寻究极、灵活变通,而非人云亦云、不懂装懂。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