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在浩如烟海的文言文学宝库中,“是”字的含义犹如一颗璀璨却又有些神秘的明珠。它在不同语境里有着丰富且微妙的变化,其确切含义往往决定着对文言文语句甚至篇章的理解。准确把握“是”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对于深入研读古代经典、体悟古人智慧至关重要。无论是在先秦诸子的著作,还是唐宋八大家的文章里,“是”字都频繁现身。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拨开迷雾,探寻“是”在文言文中的多样表意,领略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1、正确,与“非”相对。陶渊明《归去来辞》:“今是而昨非。”
2、认为正确。《墨子尚同上》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
3、表示肯定判断。《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之也。”
4、指示代词,此,这。柳宗元《捕蛇者说》:“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方苞《狱中杂记》:“是疾易传染。”
5、动词,用在前置的宾语和动词之间强调宾语。《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小国将君是望,敢不唯命是听”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