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在文言文的浩瀚世界里,“是”字有着丰富多样的含义。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文字符号,更是承载着古人智慧与语言文化的重要元素。理解“是”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对于深入研读经典古籍、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至关重要。“是”在不同语境中,可能表示判断、指示、正确等多种意义。通过探寻“是”的文言文释义,我们能打开一扇通往古代文化的大门,领略古人用词的精妙和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邃思想,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揭开“是”在文言文中的神秘面纱。
1、正确,与“非”相对。陶渊明《归去来辞》:“今是而昨非。”
2、认为正确。《墨子尚同上》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
3、表示肯定判断。《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之也。”
4、指示代词,此,这。柳宗元《捕蛇者说》:“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方苞《狱中杂记》:“是疾易传染。”
5、动词,用在前置的宾语和动词之间强调宾语。《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小国将君是望,敢不唯命是听”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