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量毫米是气象和水利等领域常关注的指标,可你知道它是怎么计算的吗?降雨量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以毫米为单位。精确计算降雨量对于农业灌溉安排、城市防洪防汛等意义重大。它能帮助农民合理规划灌溉,避免水资源浪费或不足;也能让城市提前做好应对洪涝灾害的准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深入探究降雨量毫米的具体计算方法。
1、降水量测量是一般是用口径20厘米的漏斗收集,用专门的雨量计测出降水的毫米数。如果测的是雪、雹等特殊形式的降水,则一般将其溶化成水再进行测量。
2、中国气象局规定:24小时内的降雨量称之日降雨量,凡是日雨量在10毫米以下称为小雨,10.0~24.9毫米为中雨,25.0~49.9毫米为大雨,暴雨为50.0~99.9毫米,大暴雨为100.0~250.0毫米,超过25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3、降雨量一般用雨量筒测定,所以降水量中可能包含少量的露、霜和松等。气象学中常有年、月、日、12小时、6小时甚至1小时的降水量,6小时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6小时降水量;24小时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24小时降水量。
4、液态降水量称为雨量,有时两者也作为同义词。单位时间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常用mm/h或mm/min为单位。单位时间的雨量称为雨强。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