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源远流长的古代历史长河中,谦让这一美德宛如璀璨星辰,留下了诸多动人故事。古人崇尚以和为贵,谦让之举不仅体现个人修养,更关乎社会和谐稳定。这些故事历经岁月沉淀,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像“六尺巷”的佳话,邻里间互让三尺地,化干戈为玉帛;还有“孔融让梨”,年幼的孔融懂得把大梨让给兄长,展现出懂事与谦逊。探究古代与谦让相关的故事,能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传承这一传统美德,感受古人高尚的道德风范。
1、孔融让梨。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就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就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2、孔子。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就是什么?”孔子一看,就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应该就是城给车让路还就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 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3、吕岱哭徐厚:三国时的吕岱位高权重,名声显赫,但能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他的朋友徐厚为人忠厚耿直,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评吕岱的缺点。吕岱的部属对徐厚不满,认为徐厚太狂妄,并将此告诉了吕岱。可吕岱反而更加尊重和亲近徐厚。徐厚死后,吕岱失声痛哭,边哭边诉:“以后我从哪儿去听到自己的过失啊。”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