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影响力的朝代。它是由契丹族建立的北方政权,与中原的北宋等政权长期并立。辽代存在于公元907年至1125年,历经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八年。在其统治期间,辽代积极吸收汉文化,创造了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政治上建立起南北面官制度;经济上农牧业均有发展;文化方面,契丹文字的创造更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了解辽代的历史,对于全面认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辽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八年。
2、辽朝于公元907年立国,于916年正式建立,开国君主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947年定国号为“辽”,983年曾复更名“契丹”,1066年恢复国号“辽”,是当时与北宋对峙的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王朝。1122年,天祚帝北逃夹山,耶律淳于辽南京被立为帝,史称北辽。直到1125年辽为金朝所灭。辽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1211年,被屈出律篡位。1218年,西辽被蒙古所灭。
3、辽代在与中原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融汇众长,卓有成效地促进了契丹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的迅速发展。
4、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部落氏族社会过渡形成奴隶制度社会,并在向封建社会跃进的同时统治了中国北部,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融合。为开发蒙古地区和中国东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留下了辉煌的历史。辽朝全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辽朝皇帝使农牧业共同发展繁荣,各得其所,建立独特的、比较完整的管理体制。
5、辽朝将重心放在民族发祥地,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分开统治,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
6、辽朝全盛时,疆域东北至库页岛,北至蒙古国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到阿尔泰山,南部至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县、涿州、山西省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与当时统治中原的宋朝相对峙,形成南北朝对峙之势,《辽史》称“幅员万里”。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