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交流和文学探讨中,“下里巴人”这个词时常出现,很多人心中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下里巴人是贬义词吗?“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与“阳春白雪”相对。如今在使用时,有人觉得它带有轻视意味,是贬义词;也有人认为它只是用来形容通俗的文艺作品或大众文化,并无贬义。要搞清楚它是否为贬义词,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起源、发展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下面就一起来探究一番。
1、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今用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通常代表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
2、“下里巴人”略带贬义,和“阳春白雪”对应,“阳春白雪”用来代表高雅的文艺作品。
3、原文: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翻译:宋玉回答说:是的,是这样,有这种情况。希望大王宽恕我的罪过,允许我把话说完。有个客人在都城里唱歌,起初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千人;后来唱《阳阿》、《薤露》,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百人。
等到唱《阳春》、《白雪》的时候,都城里跟着他唱的不过几十人;最后引用商声,刻画羽声,夹杂运用流动的徵声时,都城里跟着他应和的不过几个人罢了。这样看来,歌曲越是高雅,和唱的人也就越少。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