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名言,千百年来广为流传,展现出了无私奉献、忠诚敬业的高尚精神。许多人知晓其内涵,却未必清楚它的具体出处。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究竟源自何处呢?探寻它的出处,不仅能让我们更深入理解其原始语境和意义,还能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古人的智慧与力量。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揭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背后的历史面纱,去探寻它最初诞生的地方。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2、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