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公筷,这个在倡导健康用餐时频繁出现的词汇,你真的了解它是什么意思吗?公筷,简单来说就是公共用餐时专门用来夹取食物的筷子,区别于个人使用的私筷。使用公筷是一种健康、文明的用餐方式。它能有效避免用餐过程中个人口腔、唾液里的细菌、病毒等通过筷子传播到菜品中,进而传染给其他用餐者。在当下注重卫生与健康的时代,推行公筷使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了解公筷更多的相关知识。
1、公筷一般指专用来夹菜的筷子,一般为白色,每人配备一双,只可在夹菜时拿来使用。筷子起源于中国,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而公筷亦起源于中国。
2、公筷常常和分餐制、合餐制联系在一起。不管是分餐还是使用公筷,在中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夏商时期,中国就已经出现“分餐”而食。宋高宗赵构曾是使用公筷的代表人物,但是宋代以后,共餐制开始取代分餐制,及至明清时期,共餐制已经彻底取代了分餐制。在“甲肝”“非典”等疫情影响下,虽然使用公筷公勺曾一度复苏,但是随着疫情状况的好转,在强大文化的惯性作用下,民众公筷公勺意识又逐渐淡化。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