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在浩瀚的汉语文化中,“信而见疑”是一个颇具深意的词汇。不少人在阅读古籍或交流中碰到它时,会疑惑“信而见疑是什么意思”。“信而见疑”源自古代文学经典,它描述的是一个人原本诚信待人、行事磊落,却无端遭受他人怀疑猜忌的状况。这种现象在生活和历史故事里屡见不鲜。接下来,我们就深入详细地对“信而见疑”进行解释,探寻其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现实意义,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表达。
1、信而见疑意思是说,诚信而被怀疑,忠诚而被毁谤。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出处:出自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屈原贾生列传》出自《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作者司马迁。该篇是屈原、贾谊两个人的传记,他们虽然不是同时代人,但是二人的遭遇有不少共同之处。他们都是才高气盛,又都是因忠被贬,在政治上都不得志,在文学上又都成就卓著。所以,司马迁才把他们同列于一篇。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