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交流和文学作品中,“沙扬娜拉”这个词或许时常映入我们的眼帘,可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沙扬娜拉”源自日语,是一个在生活场景里颇为常用的词汇。它在日语语境中表达着“再见”之意,无论是与朋友分别,还是商务场合的暂别,都能自然地用上这个词。而且,“沙扬娜拉”也因徐志摩那首同名诗歌而被更多国人熟知,它带着一份诗意与浪漫,仿佛在离别时为人们增添了一丝别样的情感。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探究“沙扬娜拉”背后的文化内涵。
1、《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这首诗的作者是徐志摩,它也是组诗《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后一首。《沙扬娜拉十八首》收入1925年8月版《志摩的诗》,再版时删去前十七首(见《集外诗集》),仅留此一首,题作《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这首诗写于1924年作者随印度诗人泰戈尔访日期间,这首送别诗也是徐志摩抒情诗的绝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2、《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一诗写于1924年5月徐志摩陪泰戈尔访日期间。
3、1924年5月,泰戈尔、徐志摩携手游历了东瀛岛国。在回国后撰写的《落叶》一文中,他盛赞日本人民在经历了毁灭性大地震后,万众一心重建家园的勇毅精神,并呼吁中国青年也要永远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除此之外,作者在日本也深深感受到日本女郎的独特风情。因而扶桑之行的另一个纪念作品便是长诗《沙扬娜拉》。最初的规模是18个小节,收入1925年8月版的《志摩的诗》。再版时,诗人拿掉了前面17个小节,仅留此一首,题作《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